進入2020年,國際市場“黑天鵝”事件頻出,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中國疫情漸進尾聲,世界疫情再次突起,疫情尚未淡出,原油“價格戰”號角吹響。公共衛生事件在海外急速升級,歐佩克與俄羅斯在維也納舉行的談判未能達成協議。綜合影響之下,自3月7日開始,國際原油大幅跳水。周一國際油價進一步下跌至四年來最低價位,單日跌幅為1991年1月份海灣戰爭以來最大。周一,金融期貨市場多數產品跌停,亞太多國股市受重挫。受到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國際能源署對2020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預測下調了110萬桶,為2009年以來全球石油日需求首次低于上年同期水平。
作為大宗商品風向標,國際原油暴跌,迅速傳導到聚乙烯市場,周一,隨著下游復工剛性需求及低位投機需求支撐的漲勢戛然而止,市場恐慌情緒蔓延,基本有價無市。周二,國內中石化、中石油兩大企業并未出現大規模降價,僅對部分產品進行下調,受成本支撐,市場情緒得以穩定,但成交依然低迷。
從2016年,隨著國內聚乙烯生產的原料多元化不斷深入,原油對聚乙烯行情的影響逐漸減弱,但整體趨勢依然大致雷同,行情的拐點也大致相同。現在我們理智地來分析原油暴跌對后續行情的影響。從上游生產企業來看,原油大跌,后續生產成本降低,據測算,原油在30美元/桶,企業生產成本4700元/噸,原油40美元/桶,企業生產成本5500元/噸。這將繼續刺激國內石化生產負荷進一步提升,國內供應保持充足。油制生產企業競爭能力提高。
從2020年的公共衛生事件到原油價格戰,意外因素的頻繁發生,加重大宗商品觀望情緒。據調研,國內強復工潮影響下,下游開率雖得到提升,但受制于人工以及物流,企業開工率低于往年,疫情對下游制品企業的損傷仍在,對原材料需求也相應減少。而意外大事件頻發,貿易商對后市觀望,不敢大幅度操作,市場炒作力度大為減弱。
無論是國際疫情還是原油的價格戰,可能在短時間內都無法有明確解決辦法,將繼續增強聚乙烯市場觀望情緒,導致本來就供大于求的供需天平進一步失衡,市場價格可能震蕩下行。隨著價位不斷下探,部分補倉需求體現,行情反彈依然可期,進一步關注國際公共事件及原油價格戰走向。
上一篇: 3月11日ABS/PS市場早間提示
下一篇: PVC:短期延續偏弱走勢 成本面尚存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