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的沖擊力和破壞力,大宗商品的庫存周運行暫入“歧途”,但仍會遵循其固有的運行規律。目前化工品的被動補庫,猶如是運行中一個小波浪,之后仍舊會回到主動去庫這一階段,預示這大宗商品還有一段價格疲弱之路要走。聚烯烴仍舊擺脫不了周期的輪回,疫情沖擊下低頻數據趕不上市場的變化,高頻數據尚可指引短期波動。
一、疫情使得制造業庫存周期出現短期“異化” 聚烯烴未能獨善其身
無論是通過規上工業企業工業效益角度還是通過PPI、PMI角度看,工業企業各個行業所處的庫存周期受到意外疫情的沖擊,重回上一個小周期,在此不做過多解讀。如圖所示:規上企業PPI數據持續走低,中國官方制造業PMI的出廠價格指數同步走低,對應的PMI的庫存指數持續走高。制造業因為疫情的影響,已經是短期切換到被動補庫階段。
如圖所示:合成材料和塑料制品的庫存周期相同,持續幾個月的量增價減,目前都沒有出現明顯的拐點。
塑料制品PPI在去年年底曾經出現同比上行的拐點,其最最有可能走出同比價漲的態勢(合成材料同比負值較大,轉為正增力度不及制品),然而疫情導致量價分道揚鑣。
二、從上游到下游梳理聚烯烴價格情況
如圖所示:合成材料(聚烯烴)出廠價格指數與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雙雙同步持續走低,最近三個月,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走低速度更
,合成材料出廠價格指數與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之差絕對值縮小,意味著生產成本降速更快,聚烯烴生產企業利潤進一步提高,因此從成本上看不會影響聚烯烴生產。
但是,另一方面,合成材料出廠價格與原料購進價格指數比較,雖然同步雙雙走低,但是出廠價格指數下降速度更快,目前尚無拐點出現,從總體的生產成本角度看,采購到生產有一定滯后期,在下降過程中原料購進價格走低更快,合成材料出廠價格指數跟隨,反彈過程中,原料購進價格反彈則會給予合成材料出廠價格支撐。
塑料制品PPI走勢一貫波動不大,雖然跟原料價格同步走低,但是很明顯的合成材料(聚烯烴)走低幅度更大,也因此塑料制品與合成材料出廠價格增速之差走擴。合成材料出廠價格受外圍經濟影響更大更敏感,特別是其具有大宗金融屬性,波動超過塑料制品價格。
原料購進價格端代表著聚烯烴下限空間,塑料制品端代表上行空間。三者者價格的變化共舞,結合整體庫存情況,就是量價產生的庫存周期變化。后續仍需跟蹤和觀察量價拐點來確定周期的拐點和走向。
三、聚烯烴庫存周期“異化” 延長周期循環時間
庫存周期大的方面分去庫和補庫,繼續細分的循環規律是,主動補庫→被動補庫→主動去庫→被動去庫→主動補庫。如圖所示:原本在主動去庫的小周期,因為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沖擊,整個工業生產供需雙降,中國最早從疫情中恢復起來,復工復產的推進,生產和生活基本恢復正常,由于境外疫情的蔓延加劇,外需下降,從而造成供給修復超過了需求修復的,供過于求的情況,庫存不能及時消化的同時價格則維持低迷。疫情造成主動去庫周期“暫停”,“切換”到被動補庫,重走“回頭路”,意味著這一插曲,延長了周期循環時間。
從庫存周期來看,從整體的角度和中長期角度看后市,聚烯烴中長期受制于周期因素,上行仍有巨大壓力,難有趨勢性上行行情,密切跟蹤周期數據,拐點的出現,方能走出低谷。短期的波動,仍要看聚烯烴基本面的高頻數據,其自身的產業特點決定短期波動情況,短期看繼續震蕩概率較大。
上一篇: PVC:期貨帶動力較強,后市謹慎看漲
下一篇: 期貨連張振,PVC揚眉吐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