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恰逢聚烯烴擴產高峰期,盡管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尚未退卻,PP在全球的擴能依舊繼續,未來國內外PP競爭加劇,具有成本優勢的一方將取勝是企業優勝劣汰的規則,但是成本、技術和需求等因素隨時而動,一時勝負難料,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將是最大的競爭資本。唯有繼續跟蹤好PP產業的發展勢頭,方能提早預判PP行情提早有所準備從而把握行情的脈搏。
近年來世界PP產能保持較快增長
2019年世界聚丙烯產能8857萬噸(其中中國2460萬噸),同比上漲2.3%;產量同比上漲2.7%。亞洲和北美地區產能居前。需求增長主要是受包裝、建筑等下游行業發展的拉動。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全球PP需求增長腳步放緩,僅僅0.6%,未有疫情之前預測是增長3.8%,疫情全球大流行造成的需求下降,2020年全球PP需求大約下降250萬噸。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歐洲等地區,中國率先從疫情中恢復過來,且中國一直是全球PP主要進口國(2019年中國聚丙烯進口量同比上漲6.4%,進口依賴度為12.3%),國外的擴產基本上就是瞄準中國,而國內擴產如火如荼,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
PP國外擴能仍舊是轟轟烈烈
受經濟增速放緩以及中東、亞洲地區大量新增產能投產的沖擊,歐美等成熟市場的聚丙烯行業正在進行大規模的重組活動略有所放緩。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國外聚丙烯擴能情況見下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2020年國外PP裝置計劃新增359.5萬噸,產能投放時間亦集中在下半年。最新消息顯示,braskem USA完成了在德克薩斯州La Porte的聚丙烯(PP)生產設施的建設。新工廠的設計產能為每年超過45萬公噸,并能夠生產整個PP所有產品,預計第三季度將實現商業生產。
PP國內擴能如火如荼,將是繼2014年之后的第二個投產高峰期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聚丙烯產能將達到3074萬噸,環比2019年增加26.87%,其中2020年擴產產能達到650萬噸。表中可見,油制PP裝置擴能將崛起,恒力二期、浙江石化、中化二期等原料均來源于油制,而煤制烯烴裝置投放會有所放緩。2020年將是油制PP發展壯大的一年。
萬華化學乙烯一體化項目是國內第一套以丙烷為原料的裂解裝置,裂解產品包括100萬噸/年乙烯與52萬噸/年丙烯。百萬噸聚烯烴裝置包括35萬噸/年HDPE(Hostalen ACP)、45萬噸/年FDPE(Unipol)、30萬噸/年聚丙烯(Spheripol-Ⅱ),裝置計劃于6月15日中交,下游配套裝置于9月初開工生產。
東華能源丙烷資源綜合利用二期項目位于浙江省寧波市,總投資65億元,配套66萬噸丙烷脫氫、兩套40萬噸聚丙烯裝置(Unipol),大型壓縮機、丙烷丙烯精餾塔、反應器已安裝就位,聚丙烯項目計劃10月份投產。
東明石化在建恒昌化工20萬噸/年高端聚丙烯項目(Spheripol-Ⅱ),采用混烷脫氫工藝,總投資20億元,聚丙烯計劃于2020年11月份投產,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美國利安德巴塞爾工藝,是我國首套能夠同時生產無規共聚和抗沖共聚高端聚丙烯產品的裝置。
2019年國內PE的增量主要來自進口的壓力,2020年國內聚烯烴供應增量將創歷史峰值,其中PE增量是內外共進,PP的增量還是來自國內。但進口供應明顯增速。到2030年,中國可能將占全球化學品產量的一半以上,而歐盟和美國只占全球產量的四分之一。與此同時,中東各國政府正在大力投資,以使其經濟多元化,擺脫對石油和天然氣的依賴。國際能源機構預測,到本世紀中葉,全球化學工業產量將增長兩倍,創造出巨大的商機。
PP全球的擴能高峰期由于疫情而后延情況較多,基本上集中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多,內外供給同步增多將產生共振將使得PP面臨更大的壓力。特別是下半年國內進口壓力加大,截止目前俄羅斯西布爾已經投產的PP產能有50萬噸,4月份已經開始調試了,該公司產品基本上依靠外銷來消化,據悉中石化化銷已經在4月底打通了西布爾產品西線鐵路運輸通道,后續發往中國的貨源或許會增多。PP后續壓力加大,上行阻力重重,或許在三或者四季度面臨市場拐點。
上一篇: 聚丙烯上半年風云變幻 下半年能否逆襲而上
下一篇: 進口依賴度下降 PP行情后續矛盾點看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