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迎來一路飆漲,資金引導需求前置,人為制造供需錯配,市場迎來年內二次反彈,雖較4月份纖維行情無法比擬,但隨著資金帶動,聚丙烯市場再現利好,期貨上沖至8153附近,配合原油及盤面的不斷走高,PP市場獲得支撐,炒作氣氛逐漸升溫。進入需求旺季,雙節假期提振,低位補庫放量,下游BOPP、無紡布、注塑等行業進入旺季,開工有所回升,成交較前期有了明顯改善,庫存消化加快。月底開始,宏觀層面偏弱,期貨悲觀下行,伴隨新裝置增產放量,市場快速轉向,旺季行情下跌加劇市場恐慌。
市場僵局難破,面臨雙節假期,存備貨需求同時面臨價格下滑預期,市場方向難定,持續跟蹤市場,將市場關注重點整理匯總如下:
一、市場熱點關注-兩油庫存變化情況
根據監測的兩油庫存數據發現,下游開工逐漸恢復,以及部分裝置檢修影響,9月庫存情況明顯緩和,當期已明顯低于去年同期,目前庫位降至64.5萬噸,較8月底年內低位58萬噸有所上漲,同比去年節前62.5萬噸高出2萬噸。下周適逢中秋小長假,節前兩油提前考核,中間商集中開單,石化量化庫存快速去化,工廠逢低采買,中間商逢低積極拿貨。下周庫存或出現節日性積累,但旺季預期下,庫存去化或是常態。
二、冬季來臨,警惕疫情二次爆發
新冠疫情在歐美印繼續蔓延,包括英國在內部分歐洲國家已采取了有限的措施來抑制新感染病例的增加,原油面臨供求前景的不確定性可能會在短期內抑制市場。原油需求前景變得黯淡抑制油價上行空間,無疑打壓投資者信心,以原油為源頭的石化行業將重蒙陰影。
若疫情二次爆發,我們預計有前一輪防范經驗,按目前的處置力度與速度,國內會加強防范,嚴格控制傳播,國內企業會維持生產,除非因為疫情加劇影響服務業停擺導致大部分訂單受損,尤其是出口訂單。我國塑料制品的出口國為歐洲、美國日本等的發達經濟體,國外疫情加重將嚴重影響國內出口情況,若疫情二次爆發,出口訂單的需求出現萎縮,防護用品需求出現投機需求,彌補部分缺失需求,但替代情況難有明顯改善。歐美經濟正在逐步改善,但要從新冠病毒大流行中全面復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雖多項指標顯示出明顯改善,但就業和整體經濟活動仍遠低于疫情前的水平,未來道路仍充滿不確定性,政府重申將不惜一切代價支持經濟復蘇。
三、關注新產能投放進程
下半年聚丙烯共投產三套裝置,共計150萬噸,寶來利安德巴塞爾石化PP裝置8月5日上游裂解裝置投料生產,目前裝置雙線生產拉絲HP550J,產品歸巴塞爾銷售,華東、華南已有資源銷售。
中科(廣東)煉化35萬噸/年PP裝置因丙烯不足停車待料。石腦油裂解裝置延遲至25、26日投料,20萬噸/年PP裝置目前停車。
中化泉州煉化一體化項目(二期)裂解裝置9月18日點火投料,聚丙烯裝置利用一期丙烯聚合產拉絲H5035,市場已出合格品。
未來仍有延長榆能化二期、東明石化、海國龍油、萬華化學等裝置上馬,10月份開始國產供應增量明顯,新裝置投產打擊市場信心,額外增加的通用料給市場帶來累庫的擔憂,現貨單邊上行空間有限,關注累庫進度。
面臨年終大考,一路乘風破浪的聚丙烯下半年機會在哪?
看漲邏輯:1、新裝置投產延續,產量兌現推遲。2、經濟預期好轉,投機性需求持續恢復。
看跌邏輯:1、新產能實際落地令供需過剩,并且附帶使下游需求由補庫向去庫轉變。2、需求彈性具有不確定性,需求利多淡化,由資金推動的上漲行情不易持續,重回下跌趨勢只是時間問題。3、國外疫情二次爆發,塑料剛性需求前景堪憂。
中國下游聚丙烯行業呈現艱難發展中尋求機會的局面,受近幾年聚丙烯新增擴能急劇增加影響,產業鏈供需壓力加重。盡管伴隨新科技發展,整體下游需求有新的進展,但整體下游需求增長與產能增長率不匹配,我國聚丙烯下游制品整體難以擺脫出口依賴束縛,在出口方面避險操作居多。2020年全球疫情和經貿形勢不確定性很大,短期來看尤為艱難。國內外制造業受下游需求壓力,短期難以修復,塑料制品出口也是難現曙光。從行業角度分析,目前中國塑料制品出口面臨著塑料制品結構不完善、整體技術水平相對不高等嚴峻挑戰,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仍需延續。雖然面臨國際貿易紛爭,但伴隨著國內供給側結構改革持續進行,達到國內塑料制品品質升級,生產模式難以復制的階段,下游企業出口將面臨更多機會。
整體來看,想要加快資源流通,提振需求端仍是重中之重,前有需求不濟隱患,后有供應壓力沖擊,即便趨勢性行情出現,也難以維持。旺季已來,下游訂單較前期有所提升,但仍處于季節性低位,上游原料連續反彈刺激,工廠備貨不多。但十一長假上游庫存慣性累加,將影響全國價格走勢,加劇十一后價格下滑風險。
上一篇: 熱度已過,LDPE價格面臨理性回調?
下一篇: 基本解讀四季度聚丙烯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