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新增擴能一路走高,經歷2014年煤化工擴能,2020-2021年又要經歷大煉化時代,如果說2014擴能讓你驚訝過,那么2020-2021年擴能又要刷新記錄。正是由于產能不斷激增,國內憑借過硬技術聚丙烯自給率不斷提升,同時對進口依賴度也呈現逐步縮減趨勢……
一、2014-2020年新增擴能統計分析
2014-2020年PP產能增長集中三個高點,分別是2014年、2017年、2020年。2014年PP產能增產率在24.17%,2017年產能增長率在17.26%,2020年產能增長率在12.21%,由于經歷了前兩輪產能激增,2017年之后產能增長逐步放緩,但進入2020年PP產能增長進入白熱化狀態,各地大煉化裝置產能紛紛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如東北地區大連恒力85萬噸/年PP裝置、華東地區浙江石化90萬噸/年PP裝置、華南地區中科煉化55萬噸/年PP裝置及中化泉州35萬噸/年PP裝置、西北地區延長榆能化二期45萬噸/年PP裝置。國內PP產能激增時代逐步蔓延到2021年,據塑米城不完全統計預計2021年PP擴能總量約702萬噸。
二、自給率對比發現
2018-2020年PP自給率對比數據可發現,盡管2020年自給率受疫情影響在年中出現快速回落,但是進入下半年國內經濟恢復正常后,自給率呈現明顯提升。由6月低位70.22%快速盤整至11月份79.80%。伴隨國內產能陸續提升,國內自給率將逐步提升,目前11月自給率79.80%,環比10月(79.53%)增加0.28%。11月份之后國內擴能有延長榆能化二期40萬噸/年PP裝置、煙臺萬華30萬噸/年PP裝置、海國龍油20萬噸/年PP裝置(2020年11月試車成功,2020年1月16日正式生產)。根據塑米城未來擴能數據統計,2021年PP擴能仍將延續集中模式,國內PP自給率將逐步走高。
三、進口依賴度對比發現
2018-2020年PP進口依賴度可發現,由于疫情導致海外到港量集中在6-7月份到港,而進入下半年經濟復蘇,各項國內生產恢復,國產量陸續抬升之后,進口量逐步回落,進口依賴度也大幅下挫,由高位31.01%降至11月份21.53%?;趪鴥犬a能激增,自給率不斷提升,對進口依賴度未來呈現逐步下滑趨勢。
四、進口與國產相互博弈
國內聚丙烯目前是以國產為主、進口為輔型產業格局,從產品類別上國內中低端產品產量富余,高端專用產品仍處于供需不足,需要借助部分進口高端產品彌補內需。目前國內中高端產品產出量逐步上升,對進口依賴度相對下挫。但部分CPP專用、醫用高透明料及高剛性注塑類、茂金屬產品仍依賴進口產品。進口中高端產品以技術及質量穩定性贏得國內客戶,未來國內中高端產品認可度逐步提升,進口產品在國內競爭壓力將逐步凸顯。
上一篇: 交投好轉,塑料價格延續探漲?
下一篇: 供需矛盾仍存,PP價格長線面臨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