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聚丙烯生產企業按照原料來源,主要分為煤制、油制、甲醇及丙烷制,毋庸置疑,油制的占比仍為最大,占比達57%,目前,油制企業仍掌握主要話語權。
聚丙烯生產企業按原料來源劃分情況
中國聚丙烯生產企業按照原料來源,主要分為煤制、油制、甲醇及丙烷制。毋庸置疑,油制的占比仍為最大,占比達57%,其次是煤制,占比達到21%,再就是丙烷脫氫制占比在16%。由原料來源占比來看,油制、煤制仍受國內生產企業的青睞,目前,油制企業仍掌握主要話語權。
今年新增聚丙烯生產企業油制占比在52%,油制生產企業仍占主要位置。主要是國內石腦油制烯烴技術成熟,產品綜合利用率較高,是比較優越生產烯烴工藝路線。2015-2017年為低油價階段,故國內油制企業利潤豐盈,吸引行業內投資,民營大煉化企業充當起首,再過去大占比體量上,油制占比不斷擴大。石油是全球其他能源產品無法替代的,未來油制生產企業占比將不斷擴大。
今年新增聚丙烯產能中未有煤制擴能,煤制烯烴一體化裝置的利潤主要來自PE、PP裝置,往往投資大于收益,尤其是下半年煤價不斷攀升,聚丙烯生產企業利潤出現倒掛現象,隨著國家政策影響,煤炭價格逐步恢復正常范圍,然煤制企業深受其影響。未來煤制烯烴生產企業增速也呈放緩趨勢,另外今年國家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炭目標,煤炭消費或最先達到,煤降也是中國聚烯烴產業的必然趨勢。
甲醇制產能占比在2021年新增擴能也未增加,甲醇制雖然有低門檻優勢,但高價甲醇及原料成本競爭力低,甲醇制企業盈利較弱且近年來多為持續虧損,盈利年份較少。尤其是2021年因國家政策影響甲醇價格瘋漲,年內MTO行業利潤為虧損狀態,甲醇制定價話語權在聚丙烯行業中逐漸減弱。
2021年新增聚丙烯生產企業丙烷制占比在48%,占比僅次于油制。丙烷制PDH有投資低、技術成熟、轉化率高等優點,另對有丙烯需求,且氫氣能夠有效利用的企業是理想選擇,產業鏈利用最大化備受吸引投資。中國丙烷脫氫原料丙烷基本為進口,或有成本不可控風險,然前幾年,丙烷價格低,丙烷脫氫制聚丙烯利潤可觀,故其在市場占有率逐年提升。綜合來看,丙烷制優勢明顯,在未來聚丙烯市場上的占比會保持逐漸增長。
上一篇: 聚乙烯自給率提升 進口依存度逐漸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