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1月份通脹數據再度“爆表”,美聯儲啟動加息變得刻不容緩。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1月份美國CPI同比升幅擴大至7.5%,高于市場預期的7.3%,核心CPI同比升6%,均創下1982年以來最大升幅。數據出爐后,10年期美債收益率升破2%關口,為兩年半來首次。市場預測美聯儲3月加息50個基點的可能性超過50%,到7月底前將累計加息100個基點。與此同時代表大宗商品走勢的CRB商品指數與原油期貨價格近日紛紛刷新七年高點,美聯儲激進加息預期大大增強。通脹率高達7.5%,利率卻接近零,這意味著美聯儲必須趕快行動,從今天起,美聯儲隨時可能召開緊急會議啟動加息。高水平的通貨膨脹和勞動力市場的緊縮是開始重新調整貨幣政策立場的有力理由。但美國原油持續低庫存和全球原油需求持續復蘇支撐國際油價強勢局面,新冠疫情影響逐漸淡化,市場投資者布局大宗商品抵抗通脹。目前最需要警惕的是美聯儲加息啟動緊縮的拐點,從而帶來原油價格頂部下行拐點。聚烯烴市場短期仍受原油波動影響,偏強的走勢中有回調,中長還看宏觀和微觀基本面情況。
美國貨幣收緊的預期急劇升溫 關注何時加息及加息力度
如圖所示,2021 年初,美國通脹開始飆升迅速突破2%并突破通道頂部,然后突破了之前的最大阻力線,在通過時幾乎沒有歇息。目前的水平遠遠高于美聯儲 2% 的目標。
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觸底,2020 年 4 月,美聯儲開始通過大規模的量化寬松計劃和接近零的聯邦基金利率來對抗通縮,6月份后一直在逐漸增加資產,并將利率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由于通脹率超過 6%(即遠高于美聯儲 2% 的目標),其1.9 萬億的大規模刺激計劃是否合理有待商榷。美聯儲12月份會議上,美聯儲表示他們甚至不會考慮在 2022 年之前縮減. (注意:逐漸減少只是降低了增長率,甚至沒有減少貨幣供應量,只是沒有那么快地增加。這類似于放寬油門,但在你走向崩潰時甚至不考慮踩剎車)。
美聯儲在2018 年實施了量化緊縮 (QT) 政策,同時加息。盡管收緊是漸進的,但它仍然產生了使股市陷入混亂的效果,同時將通貨膨脹率從 2018 年 7 月的近 3% 降至一年后的 1.81%。從2020 年 3 月到 2020 年 5 月,情況恰恰相反。美聯儲實施了大規模量化寬松計劃,以遏制 COVID 全球關閉的影響。QE4 比我們在 2008-2015 年看到的規模更大、更具侵略性。這導致通貨膨脹飆升,現在看來,如果關閉這個寬松的貨幣水龍頭,股市可能會崩潰。
美聯儲總資產在過去一年中呈階梯式上升。市場原本預計美聯儲將宣布不那么寬松的立場,但相反,美聯儲宣布將在 2022 年的大部分時間里照常繼續,但隨后在2021年 12 月改變方向,并宣布將在 1 月和 2 月逐步縮減,并在 2022 年結束 QE4行進。這仍然不是量化緊縮或對抗通脹,它只是松開油門踏板,但就像任何吸毒者一樣,市場沉迷于越來越高的量化寬松政策,所以如果供應被切斷,可能會崩潰。
2021年11月3日美聯儲宣布正式啟動縮債,將自11月晚些時候開始縮減購債,并以美元減少100億美元國債和50億美元MBS路徑執行。12月15日,美聯儲確認加速縮債,將加快削減購債規模的速度,從每月削減150億美元提高到300億美元。購債將于2022年3月結束,為隨后的加息鋪平道路。
美國原油庫存的持續走低 關注累庫拐點何時出現
原油基本面供需依然偏緊,在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推動下,短期內油市價格有望延續高位運行的態勢。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技術面來看,國際原油期貨處于超買狀態,油價可能已接近短期峰值,一旦俄烏局勢出現緩和,一旦伊核談判取得進展,恐將對油價產生較大沖擊。
原油產量增加缺乏彈性。油氣行業是資本密集型行業,產量增長依賴于資本的投入。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油氣上游資本開支僅為3297億美元,同比大跌34%,2021年原油價格持續回暖,但全球油氣資本開支仍然偏緊,同比僅小幅上漲10%至3623億美元,相較于2019年下降27%,遠低于十年來平均水平。油氣行業資本開支持續低位,無疑對原油產量造成威脅,疊加OPEC+增產緩慢,全球原油供應缺乏彈性,在原油需求逐步復蘇的背景下,油價仍有望保持高位運行。
OPEC+增產緩慢。OPEC+同意2021年8月起每月上調40萬桶/日產量,直到2022年9月前逐步取消目前大約580萬桶/日的減產規模。11月23日,美國白宮宣布釋放5000萬桶戰略儲油。
另一方面,原油需求則穩步提升。特別是新冠疫情已經經歷了兩年,經過幾次的變異毒株對經濟影響愈發減小,全球或者會恢復到疫情之前。總體上原油基本面偏強勢頭沒有改變,除非OPEC+切實大幅增產。OPEC+1月份的產量僅增加了25萬桶/日,而其配額為40萬桶/日,也反映出鉆井活動缺乏增長,短期閑置產能相對有限。
貨幣政策外緊內松 原油基本面強勢 聚烯烴價格走勢如何?
美國1月CPI彈升7.5%,超越了經濟學家預期的7.3%,更超越了去年12月的7.0%,再次刷新1982 年3 月以來最大增幅,高企的通脹數據提高了美聯儲采取更激進政策的可能性。
站在全球經濟角度看,中美貨幣政策內外分化,美國收緊而國內放松。美國面臨通脹壓力巨大,國內面臨穩增長的壓力。美國自新冠疫情后毫無底限量化寬松,資金增多的同時,供應鏈中斷產品供應減少,導致商品價格走高,因此美國需要控制通貨膨脹,預期的路徑就是美國加息-美元指數上漲-國際原油價格下降-帶領其他商品價格回落,而國際原油價格在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和原油基本面之間博弈,美國貨幣政策收緊能否扭轉原油走勢,更多地取決于原油基本面情況,如果美國加息溫和的小步漸進和可控可預測的,原油庫存依舊低位而需求強勁,美國方面加息未必能在壓制商品價格上取積極效果。美國加息一定會傳導到原油上,但是加息手法值得關注,是否超預期或者溫水煮青蛙產生影響不同,中長走勢仍舊要看經濟復蘇動力、原油基本面情況,具體的聚烯烴基本面情況;短期看由于原油的強勢,聚烯烴仍舊偏強,但是風險積累情況下,隨時沖頂回落,波動幅度加大,需要時刻警惕真正的高位拐點。
上一篇: 下游需求低迷,PP粉料偏弱整理?
下一篇: 一季度聚乙烯分品種產量預估及行情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