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截止7月18日,聚乙烯現貨市場的利空情緒經歷不斷發酵,現貨成交重心不斷下探,華東地區主流線型價格降至7950-8050元/噸。經過市場心態面調研,看漲卻屬于個例行為,具體利好利空又在哪些方面,是什么原因導致價格不斷下跌呢?
成本面利空主導 心態面偏空壓制
自2月末以來,原油價格似“火箭”一樣上升,ICE布油期貨價格一度漲至127.98美元/桶,位于近三年來高位,其對于現貨市場的影響直至高成本常態化。市場人士也認為油制聚乙烯價格被低估,供需面的影響陸續體現,然宏觀因素的突變性給市場帶來較大波動,傳統淡季其影響被放大,近日來核心利空來自原油方面消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需求憂慮增強,疊加美元走高,多利空因素驅動,原油價格不斷下跌。目前來看,單日暴跌7-8美元的罕見表現依然能出現,反映出經濟衰退擔憂如影隨形,一旦美聯儲新的較大加息力度等因素出現,仍將給油價帶來下行壓力。(部分選自原油周報)傳導作用,業者心態轉向悲觀,以及周度計劃等推動,為促成交存在不斷讓利行為。
需求偏淡持續
本周聚乙烯下游企業開工統計來看,基本處于三年來低水平,不單單是代理商的貿易份額縮減,終端企業受制品訂單下降影響,開工率普遍不高。農膜需求淡季,訂單跟進緩慢,以棚膜訂單為主,部分中大型企業維持一定生產,其他企業階段性生產或停機為主。當前狀態是因企業運營成本高,維持企業支出為主,原料采購積極性也偏弱。需要注意的是,個別棚膜企業開始接收預售訂單,對于薄膜(包括線型以及高壓膜)采購量有上升預期。進入夏季,天氣愈熱,管材、中空領域需求下降,管材方面的項目招標出臺數量較少,工廠訂單嚴重不足,而中空方面在藥品等領域訂單減少。5月中旬后進入淡季的企業目前延續逢低剛需補庫,底部存在一定支撐。按照往年貿易經驗來看,華東某業內人士表示,降價促成交在階段時間內多是正常行為,只是今年不同的是,疊加疫情等不確定因素,以及原油價格打破高成本常態預期,業者心態偏空,終端企業采購積極性普遍不高,壓力轉移至中間環節。
生產端利空有限 市場倒掛現象使得出廠價多補跌
15日當周生產企業檢修依舊較多,日產量不足7萬噸,聚乙烯生產企業產能利用率環比跌1.05%,僅維持75.98%。對于前期故障以及大修帶來的產量損失,以及進口增長預期不高,且因內外盤價差仍較大,無明顯套利空間,使得市場現貨下行速度放緩。
庫存周環比跌1.99%,庫存趨勢由漲轉跌。一方面因為生產企業恢復正常銷售,另一方面因為市場價格下跌為主,且跌破近期低價,市場投機交易增加,下游工廠也逢低補庫。這一降價降庫行為在18日當周持續,根據隆眾資訊統計的成交結果來看,因低價資源增加,詢盤氣氛升溫明顯,整體成交指數呈現上升態勢。考慮到現貨價格倒掛現象,生產企業讓利于市場,出廠價補跌100-400元/噸不等。
小結
企業生產負荷變動不大,原料端仍維持積極出貨態度,中間商適當采購為主,部分謹慎采購,而消息面表示停車的上海石化以及茂名石化預計8月份重啟,市場高壓品類銷售積極性較高,宏觀經濟形勢帶來利空影響的背景下,現貨價格持續下降。
資金面消息利好遇到較低現貨價格 成交指數快速抬升
統計數據來看,現貨市場低價成交進度加快,得益于資金面利好,而商家周初開單,繼續降價促成交,部分農膜訂單需求前置,低價補庫行為增加,中間商逢低補庫,看漲氣氛升溫,當日成交指數上升的前提下,短期現貨價格止跌回升可能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