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本端交易的結束,聚乙烯市場逐漸回歸理性。周內LL下跌幅度在2.65%。目前的高基差,對應的卻不是慣常的強需求。看似好轉的成交,細細拆解來看,更多的來自于點價端而非現貨端。“銀十”已過半,塑料的旺季預期兌現力度有限。庫存的變化趨勢,尤其值得關注。現貨端是會持續累庫,還是轉而去庫。成為行情重要的驗證指標。
先看國內方面,從中長期看,聚乙烯目前依舊處于產能擴張期。雖然在明年可能會陷入增量低谷,明年PE的產能增速將明顯放緩。但今年四季度,依舊面臨產能的集中投放。增量集中體現在華南地區,廣東揭陽石化(120萬噸/年)、海南煉化(60萬噸/年)兩套大裝置,其建設已經進入尾聲,目前的投產進度,要重點關注成本端的影響。高油價下,新投產裝置能否順利投產,值得關注。這一點在海外裝置上,存在共同點。四季度海外裝置新增,比如美國SHELL、伊朗石化等裝置,存在延后的預期,即便可以投產,考慮到船期等因素,對于國內的影響,很難在今年兌現。
存量供應來看,目前檢修裝置不多,本周產能利用率在86.22%,處于中性偏高位置。隨著天氣轉冷,上游檢修旺季已經逐步趨于尾聲。后期的產能利用率可能會維持在中性偏高的位置上。開工向上的困難在于高成本下,利潤一般,訂單也一般,更高的生產積極性難以兌現。往下倒是有空間,但目前沒有資源方有這種意愿。國內的存量供應可能會維持這種中性偏高的位置。國外的情況看,從7月份之后產能利用率一路向下,10月(含預估)的產能利用率已經到達年內的第二低位。海外產能利用率的低迷,同樣有高成本的因素在,當然檢修偏多也是原因之一。那么海外的供應,兌現到進口量又當如何?其現實的情況是。目前美金報盤偏高,LL美金價格在960美金附近,折合人民幣8350附近,進口窗口關閉。即便聽聞920美金左右的報盤,其量和進口利潤也并不大。高壓的進口依舊有利潤,1090的報盤折合人民幣9480左右。目前的情況看,進口商因為匯率風險,接貨更為謹慎。沒有很好的套利空間,彈性進口量不好兌現出現。總體來說,兌現出的進口壓力并不算大,海外清庫的壓力今年不太會體現出來。總結一下供應的情況,在新增產能兌現之前,國內維持中性偏高的供應量,如果新增產能兌現出來,可能再上一個臺階。進口方面,整體的壓力并不算大。
國內公共衛生事件依舊是影響需求的一個比較大的因素,人流和物流的恢復不及預期。各地一些散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仍然會影響一些節奏,比如寧波北侖,其中有著不少的塑料上下游企業,目前物流運輸的不暢,會向上傳導影響開工。從大的方面看,國內的防控政策趨嚴。地產端的開工依舊沒有很好的表現。從聚乙烯下游平均開工率看,截止10月20日開工率在48.11%,環比上周出現回落。一些主要行業,除農膜開工仍有增長外,其他如注塑、中空、管材等均出現了下滑,盡管這種下滑幅度不大。但考慮到季節因素,北方霜降之后,溫度會再下一個臺階。屆時,對于一些依賴戶外作業的行業,難度會進一步增加。下一個關注點,來自于11月的電商節,但經過市場多輪洗禮之后,消費者更加理性,節日消費的拉動作用有限。最后回到大的方面,仍需重點關注政策面的影響。
從成本端整體預判一下大致,四季度能源價格不好跌。原因在于北半球入冬如期提前,地緣政治目前仍然較為緊張,一些國家已經開始撤僑。OPEC+和美聯儲的較量日趨白熱化,美聯儲祭出拋儲的殺手锏,但以沙特為代表的OPEC+信心很足,在這場油價保衛戰中態勢強硬。成本端的強勢,一個主要邏輯在于熱值替代,新能源暫時沒法對三大化石能源產生更多的替代量,而老能源投資量是有限的。
美國的高通脹問題沒有緩解的跡象,市場似乎也對美聯儲的加息,有了更多預判。現在在討論的,不是11月和12月加多少,而是加息終點的問題。
宏觀風險仍存,市場對于海外經濟及需求的擔憂仍舊較為顯著,在成本端美聯儲和OPEC的博弈在繼續。油價短期承壓,但四季度整體并不看弱。
基本面上看,國內供應維持中性偏高的狀態,進口壓力暫時不大。需求短期依舊可以維持,下游對低價存在不錯的認可程度。“銀十”之后需求或有回落。短期來看,供需暫時沒有產生明顯錯配,在新的利空出現之前,暫時不好跌。外圍因素的擾動值得關注,塑料中期偏弱的格局或將繼續。
下一篇: 聚乙烯各地區價格匯總(2022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