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月下旬,弘潤石化、廣東石化及海南乙烯三套聚丙烯新增裝置,共計145萬噸/年的產能集中進入量產階段。國內聚丙烯由3496萬噸增加至3641萬噸/年。新增產能的集中落地,使得聚丙烯供應端格局變化再起。
據監測,2018-2022年中國聚丙烯產能復合增長率在11.04%。其中2018年中國聚丙烯產能增長率較低,僅為4.55%。但2019年起中國聚丙烯新增產能再度放量,2020年中國聚丙烯新增產能達380萬噸/年,年增長率突破15%,為近年來最高點。2021年中國聚丙烯新增產能計劃完成率較低,但仍有334萬噸新產能投放,總產能達3216萬噸。2022年聚丙烯新增產能計劃仍集中,但受成本重壓及需求不暢等因素影響,新增產能計劃完成率繼續下滑,年內新增產能僅280萬噸,多數推遲至2023年。
2023年國內聚丙烯新增產能計劃高達955萬噸,創歷史新高。2月下旬,弘潤石化45萬噸/年、廣東石化50萬噸/年及海南乙烯50萬噸/年的三套聚丙烯新增裝置,共計產能145萬噸/年集中進入量產階段。其中弘潤石化為油制,但原料自給率不足,部分需外采,其產品歸中石化華北統銷;廣東石化及海南乙烯均為油制,其中廣東石化歸中油華南統銷,海南乙烯歸中石化華南統銷。伴隨這三套聚丙烯新增產能的集中投放,聚丙烯行業供應端格局再起變化。
截止2023年2月底,國內聚丙烯分區域產能占比數據中,因廣東石化及海南乙烯共計100萬噸新增產能的投放,華南地區占比提升2個百分點,由18.68%提升至20.68%;華北地區因弘潤石化45萬噸的新增產能投放,占比由20.59%提升至21.01%。其他地區無新增產能,占比出現窄幅下滑。
因投產的三套新增裝置原料來源均為油制,截止2023年2月底,國內聚丙烯分原料來源產能占比數據中,油制聚丙烯占比由55%提升至57%。油制聚丙烯57%的產能份額中,中石化占比24%,中石油占比13%,油制(其他)企業占比20%。
區域供應來看,華南將是年內聚丙烯擴能的主要集中地,其次為華東及華北地區;而分原料來源看,主要以PDH及油制聚丙烯產能為主。后市來看,伴隨年內計劃新增產能的陸續釋放,聚丙烯行業供應格局將加速重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