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爆發后三年,成為大宗商品最魔幻的三年,經歷破天荒的負油價,見證大宗商品多個品種的歷史新高,目睹俄烏戰爭帶來的國際秩序重塑,也面臨著全球極端天氣頻發、疫情反復等種種不可抗力事件。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微如塵埃的塑化行業身世浮沉雨打萍,三年時光里,聚丙烯前半段抗疫,后半段抗跌。彎道超車的防疫物資料,暗流涌動的高端聚丙烯,有人記得它光環,卻忽略了高產能壓力下的寒冬已至,能耗雙控的出現成為聚丙烯正式進入虧損的起點,在這充滿不確定的市場上,有些企業巨頭躊躇不進,有的企業不斷崛起,有些企業光芒四射,我們還來不及感嘆,新的企業,新的模式,新的局面,在這充滿未知的不確定性中揚帆起航,對那些仍在負重前行的大咖們,我們表達誠摯的敬意,同時,也提醒在場的玩家或準備入場的選手,道有夷險,履之者知。
3月10日,利華益維遠股份發布了“關于調整部分募投項目產能規模并將部分募投項目節余募集資金投向其他募投項目的公告”。公司計劃將原來的“60萬噸/年丙烷脫氫及40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項目”調整為“60萬噸/年丙烷脫氫及20萬噸/年高性能聚丙烯項目”,同時將其它項目結余的募集資金投向調整后的PDH項目。產能砍掉一半,聚丙烯被“放棄”的開始……
浙江石化新增14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裝置,其中包括80萬噸/年乙二醇、27/60萬噸/年PO/SM、40/25萬噸/年苯酚丙酮、25萬噸/年丁二烯抽提、35萬噸/年高密度聚乙烯、38萬噸/年聚醚多元醇、40萬噸/年ABS等,并未出現聚丙烯的字眼。
萬華120萬噸/年乙烯及下游高端聚烯烴項目下游主要規劃的產品為25萬噸/年低密度聚乙烯(LDPE)裝置、2×20萬噸/年聚烯烴彈性體(POE)裝置,同樣未提及聚丙烯……
聚丙烯持續擴能時間長達10年,煉化巨頭企業減少聚丙烯裝置的投產、國內開始棄聚丙烯化,說明了當前聚丙烯市場供需失衡的情況,是企業在應對市場供需失衡的一種反應。下面我們從聚丙烯市場環境及競爭格局方面入手,分析下聚丙烯是如何一步一步被企業開始嫌棄的。
首先,從聚丙烯行業發展歷程來看,
在過去時間里,我們見證過聚丙烯快速崛起的輝煌,也見證了聚丙烯迅速見底的悲愴,根據聚丙烯行業投產情況看,從2008年不足千萬噸到目前3600萬噸,漲勢驚人。自2008年至今共經歷三次明顯的擴能,第一次2008-2009年煉油及乙烯擴能時代,第二次為2014-2016年,為應對能源安全,煤制烯烴行業的持續投放,第三次為2020年開始大煉化時代擴能。聚丙烯產能量變帶來產品質變,市場規模快速放量,同質化競爭嚴重導致同產品價格波動加劇,行業利潤不斷下滑,市場競爭格局加劇行業面臨重新洗牌。
其次,從聚丙烯需求端看,產量快速釋放后,帶來市場供需失衡和供應飽和度的增加,
產能快速增長導致需求被重新定義,近年來,消費市場對聚丙烯需求的不斷增長和應用領域的擴大是聚丙烯行業的主要驅動力。受益于汽車、家用電器、消費、包裝、消費電子、醫療器械等行業的增長,國內塑料制品需求保持穩定增長。隨著材料研究的進一步突破,塑料零件的應用領域不斷延展,并開始向航空航天、新能源、先進制造和新型加工技術等領域延伸,并與智能家居、物聯網等新興產業融合,塑料制品行業擁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中國是全球塑料消費的最大市場,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塑料加工產業鏈,龐大的國內市場需求對聚丙烯行業支撐明顯。但雙碳背景下,塑料加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提到了國家層面,國家對環保和安全生產的要求日益提高,加強對行業的政策管控和監督,禁塑限塑政策時有提及,對下游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挑戰。疫情后,國內下游大幅下降,加上在當前弱經濟周期背景下,對于下游制造業無疑是雪上加霜,導致疫情三年內,下游需求由高速增長向中低速增長轉移。
再次,伴隨產量的快速增加,通用料飽和度提升,企業間為完成銷量加劇內卷,競爭環境日益嚴峻,企業紛紛降價促銷,導致煉廠盈利能力快速下降,
從跟蹤的聚丙烯不同路線利潤情況來看,自俄烏之戰開始,原料價格不斷向上,不同工藝路線均處于虧損階段,部分工藝路線虧損相當嚴重,成本支撐失效。靜態看,供應增速大于需求增速,產能投放周期內,上游利潤將長期處于低利潤或負利潤水平。動態看,一些邊際裝置如外采丙烯、MTO及PDH的企業裝置調整靈活,供應彈性較大,價格利潤持續負反饋時會主動調整開工率來使得市場供需再平衡,故在長期低估值情況下,不應過分看空。
第四、國內企業間競爭格局加劇,中國聚丙烯行業產能主要由煉化巨頭和民營企業構成,煉化一體化項目投放產能大、產業鏈產品齊全,對市場影響力更快、輻射面更廣,而中小企業則主要依靠低成本和靈活性在國內市場中競爭,新型擴能時代帶來的供應格局變化對國內傳統供應市場帶來較為明顯的沖擊,各煉廠之間加劇內卷成為行業內共識,行業結構調整暗流涌動。
面對國內聚丙烯通用料過剩的局面,實施差異化策略,開發高附加值專用料頂替進口,是避開價格競爭紅海的必由之路,近年來,煉廠開發方向不斷往茂金屬聚丙烯、高熔體強度聚丙烯、發泡聚丙烯、高透明聚丙烯、“三高兩低”聚丙烯、低灰分熱成型聚丙烯、高結晶聚丙烯、抗菌聚丙烯等發展,以規避低價競爭帶來的盈利水平下降。產業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將不斷推進,加速聚丙烯行業的優勝劣汰和整合。
第五、面對聚丙烯即將全面過剩的現實問題,聚丙烯行業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包括,1、原材料供應壓力加大,導致成本上升。2、環保要求不斷提高,治理成本增加。3、國際市場競爭激烈,出口壓力增大。4、行業過度競爭,企業生存面臨壓力。5、產能過剩,市場供需失衡嚴重。6、技術壁壘提高,新技術研發難度大,技術更新換代速度加快。
針對行業日益加劇的競爭,應通過何種方式緩解呢?我們認為一、減少供應;二、增加需求。
存量裝置可以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和工藝,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減少生產成本,從而增加產能。新增產裝置,可以加強研發力度,研制出更高品質、更具附加值的聚丙烯產品,從而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減進口拓出口同步進行,中國聚丙烯持續呈現大而不強的現實,中低端產品供應充裕,高端供應不足,國內煉廠企業應不斷提高技術水平,突破行業瓶頸,加強研發,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同時,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將等待窗口出口轉變為策略性出口,既可探索新市場穩定國外市場份額,又可減少國內低價競爭,以此來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那一路沖風破浪的聚丙烯,如何面對一次次的錯綜復雜的市場局面,行業瓶頸如何突破,成為從業者關心的話題,順應聚丙烯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應對未來的挑戰,建議聚丙烯企業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強技術創新,提高新技術研發能力,推動技術更新換代。二是拓展新市場,開拓國內外新興市場,提高國際競爭力。三是加強環保投入,推進“綠色制造”,實現環保和安全生產。四是加強企業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培育自主品牌。五是加強與政府、行業協會的合作,共同推進聚丙烯行業的發展。展望未來,聚丙烯行業將迎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企業需要不斷創新、轉型升級,以適應市場需求和行業變化,實現長遠穩健發展。
聚丙烯,在這石化隊伍中渺小又扎眼,憑一己之力,扛起了抗疫發展的大旗,又伴隨疫情消散,快速褪去光環。對于過去,這是少有的年景;對于未來,這是值得紀念的一年,我們站在2023年的門檻,不得不接受變革,作為市場的參與者,我們須敬畏市場,尊重周期,順勢而為!
下一篇: 內憂外患影響下 聚丙烯市場難逃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