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受到疫情的影響,國內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等壓力,國際市場通脹是影響發達經濟體的最大隱患,美聯儲激進的加息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直接制約經濟復蘇,給新興經濟體帶來挑戰。隨著疫情管控措施的放開,內需復蘇、消費重新啟動,資本市場對2023年充滿期待,核心立足點在于中國經濟的復蘇。同時黨的二十大為我們指明方向,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穩增長訴求進一步抬升,中國經濟有望逐漸走向復蘇。盡管當前經濟運行整體呈現企穩回升態勢,但也要認識到,外部環境更趨復雜,需求不足仍較突出,經濟回升基礎尚不牢固。
聚丙烯按照下游應用場景不同,分為剛需用品及耐用品,剛需用品方面,人口基數是聚丙烯消費增量底蘊,疫情影響,短期消費各領域分化,無礙中長期持續穩步增量態勢。耐用品方面,政策刺激退出后帶來的消費需求提前透支效應也越來越明顯,且消費者信心指數亟待恢復,偏消費升級的需求被壓制,表現不及預期。
我們從影響聚丙烯需求的宏觀角度出發分析,看目前聚丙烯行業整體需求基礎如何?
公眾對于疫情管控降級后的經濟復蘇的體感和預期正在改變,2022年受外部因素影響消費信心與社零在疫情與封控因素消退后開始出現明顯反彈,截止2022年12月,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全球最高,盡管絕對值上仍低于前值,但居民部門近年來高增的儲蓄為這種恢復提供了可能性。
2022年貸款投資消費逐漸減弱,儲蓄金額總體有所增加,中國住戶人均存款余額較2021年末增加7%,多儲蓄、少消費的觀點認同度不斷提高,因此偏消費升級需求被壓制。反饋至聚丙烯,新能源汽車銷量發力,政策預期開始發酵,基于中央經濟會議中對于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側等重點提及,我們認為政策存在超預期可能。家電方面,政策刺激退出后帶來的消費需求提前透支效應也越來越明顯,市場需求從多年前的普及型需求轉變為現在的更新換代需求,疫情過后居民端收入增速乏力,偏消費升級的需求增量有限,對聚丙烯原料的消耗進程放緩。小家電持續依賴線上市場拉動增長,消費升級浪潮下小家電市場呈“V”型回升態勢。同時環境污染和突發疫情催生對于健康的深切關注,家庭的健康需要被首要守護,健康家電在小家電中攀升明顯,品質升級的腳步從未停止,因此在不確定性較高的大環境下,小家電市場增速可觀。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2月份數據和3月份的先行指標看,當前經濟修復態勢確立,數據總體表現好于預期,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政策的調整過后,疫情對于人員流動性及制造業生產方面的阻礙因素得到改善,制造業市場需求加快釋放,經濟在經歷了較長時間的平穩恢復后進入快速回升通道。
PMI新出口訂單表現亮眼,但是緣于春節效應,新出口訂單指數對于出口需求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但在疫情之后,新出口訂單指數對于出口的指示性有所下降,出現階段性錯位。高頻數據顯示,中國出口運價持續回落,上海及歐美港口空箱堆積現象突出,歐美經濟景氣弱勢復蘇,指向出口承壓。
基建投資則是在專項債快速發行和額外盤活的額度補充之下,增速逆勢上了一個臺階,承擔起經濟穩增長的主要責任。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出臺金融支持措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3年仍以“保交樓”為首要任務,地產行業相關指標新開工、施工、竣工、銷售面積小有恢復,竣工數據改善的情況下對地產后端化工品將有所支撐。房地產對化工品的消耗貫穿于施工、竣工、裝修、入住的整個建筑周期,隨著竣工面積出現大幅改善,將帶動消費品需求的快速提升,從傳導周期看,對塑料的基礎需求將在下半年陸續得到體現。
從各項指標看,聚丙烯生產活動穩定恢復,消費市場維持快增長活力,各地促消費政策推動以服務業為代表的內需持續走強,對聚丙烯消費行業形成強提振。然聚丙烯屬于多數行業的后端產品,體現時間存在周期性及延遲性,在充分競爭與錯位發展并存的環境下,下游應用領域不斷延展將進一步推動上游行業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對于聚丙烯原料端來看,不應忽視供應被動調節的能力以及集中度較高行業的投機性需求,主動提高動態審視供應的格局。房地產和基建部分的修復對大宗品的消耗需求增加,傳統消費并無替代品,新興領域消費高速增長,隨著基數不斷擴張將帶動聚丙烯原料消耗量持續提升。
下一篇: 下游開工繼續回落 聚丙烯市場弱勢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