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家發改委提出了發展七大石化產業基地的規劃,旨在提升國內煉化行業的競爭力,隨后浙石化、恒力石化和盛虹煉化等一批民營大煉化項目獲批,民營企業作為主力登上了國內煉油產業的舞臺。在這輪煉化行業國民共進的浪潮中,除了原油加工能力快速提升之外,另一個重要趨勢為減油增化。在碳中和及新能源汽車革命的雙重驅動下,成品油消費達峰后進入下降過程,而化工品需求旺盛,企業不斷豐富完善自身生產調節手段,以更好的滿足市場需求,提升自己抗風險能力。
因此在烯烴等基礎有機化工原料仍大量短缺的背景下,煉油產業從“燃料型”向“化工型”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將成品油原料通過催化裂解工藝生產輕質烯烴,產品中丙烯含量高,乙烯、丙烯比例可調節,旨在盡可能提升烯烴等基礎化工原料產品比例,從而為下游高端新材料、精細化工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優質的原料保障,進一步拓展煉化行業發展空間,帶動整個行業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乙烯被譽為“石化工業之母”,是衡量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乙烯、丙烯下游衍生品眾多,聚乙烯、聚丙烯是烯烴單體的最主要下游應用,煉廠通常自行配套下游裝置生產聚烯烴,并作為主要化工品出售。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聚丙烯生產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國。據隆眾數據統計,2020-2025年5年間國內聚丙烯年均產能增速15.78%,增速較上一個五年上漲7.18%。截至2023年,聚丙烯生產能力達到3681萬噸,占全球總生產能力的碳1/3左右。隨著我國經濟增速放緩及下游材料間的替代作用,下游需求呈現結構性分化,聚丙烯下游增速逐步放緩,十四五期間,國家經濟全面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考慮當前社會消費品增速下行壓力大,疫情過后居民端收入增速乏力,需求將從中高速增速向低速轉變,供大于求現象加劇,因此預計“十四五”期間聚丙烯需求復合增長率維持在6%左右。
“碳中和”背景下,未來聚丙烯開工率及擴能執行進度或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因新增產能計劃基數較大,供應量預期維持增長趨勢。伴隨國內供應壓力的逐漸增加,現有產量仍無法滿足全部需求,低端自給率快速提升至80%,高端產品競爭力不足是依賴度持續維持的主要原因。截至2025年聚丙烯待投產產能仍有2000萬噸以上,待規劃裝置落地,國內供給問題得以解決。油轉化給聚丙烯帶來原料受益的同時也將導致聚丙烯中低端產能過剩問題日益凸顯。
油轉化使得化工原材料供應量增加,化石能源可以被用于制造各種化學品,從而擴大了化工原材料的供應,聚丙烯環節可以更容易地獲得原材料,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此外,油轉化政策也將推動聚丙烯產業向更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通過采用更加清潔的生產工藝和原料,降低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可以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然而,隨著聚丙烯供應量的持續增加,產能過剩引發市場競爭壓力加大,價格跟隨下降。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中國聚丙烯產業需要加大技術創新和升級的力度,亟待開展國產化替代工作。其中,重點包括提高產品品質、研發新型高性能產品、提高自主生產能力、加強節能減排和環保措施等方面。同時,政府也需要出臺更加有利于聚丙烯產業發展的政策,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勵。
總之,在油轉化背景下,中國聚丙烯產業正處于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期,未來發展高端聚丙烯成為差異化競爭的主要手段,目前多數高端行業仍處于中試或小批量生產,工業化生產較少,低端行業競爭壓力的加大,正倒逼一部分有資金、有能力、有技術的龍頭企業加快轉型。通過技術創新、產業升級以及政策支持,中國的聚丙烯產能和自主生產能力將逐步提高,產品品質也將得到顯著提升,未來聚焦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將是中國聚丙烯產業繼續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
上一篇: 聚乙烯市場需求提振較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