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聚丙烯市場由2022年過于悲觀轉向樂觀后的高預期溢價走向現實,同時國外風險事件共振下行,PP大量新裝置待投產成為壓制盤面價格的最大利空因素,弱現實疊加資金踩踏,增倉下行,聚丙烯成為能化行業的空頭品種。
產業角度看,供應端承接2022年投產滯后在23年一季度壓力倍增,歐美市場需求疲軟,從消費端形成利空力量,導致中國出口受阻,加大國內供需矛盾,價格呈現不斷下滑態勢。深度下跌后市場利空被消化,存款利息下調疊加國內會議對于資本市場、金融定調、地產等刺激偏正面,催化市場情緒,6月份開始行情止跌反彈。國內新增產能壓力偏大與需求承壓間的矛盾仍未解決,消息面帶來的反彈行情持續性和高度有限,價格反彈高度受限。
下半年各部門密集出臺較多經濟刺激政策,顯示高層穩風險與穩預期意愿,政策陸續出臺背景下,預期對上半年跌幅進行修正,當前價格彈性來源于供應壓力短期不大和政策牽引,并非需求端真實體現,中期需關注政策落地兌現能力。
下半年看,高增速光環下的PP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
機遇方面:1、我國經濟凸顯韌性,中央政治局7月份會議釋放利好信號,經濟復蘇預期進一步增強。過去三年我國經濟年均增長4.5%左右,增速遠高于世界經濟平均增速1.8%,充分彰顯了我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強大韌性。我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已被各種“壓力測試”檢驗和證明,在最近世界銀行、經合組織相繼調高中國經濟增長預期中又一次得到體現。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又有不少新的困難挑戰,但我國經濟一季度實現良好開局,二季度延續恢復態勢,展現出抵御短期波動、贏得長遠發展的潛力和活力、韌性和后勁。
2、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增加居民收入擴大消費,通過終端需求帶動有效供給,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要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體育休閑、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會議將擴大消費擺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從消費端出發,將對大宗商品產業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3、全球經濟預期回升,美國GDP超預期反彈,全球經濟復蘇預期增強,大宗商品需求預計進一步好轉,全球商品價格將受復蘇增強及流動性釋放預期減弱影響,呈現短期震蕩波動。
4、美聯儲加息周期何時結束決定了全球流動性拐點何時到來,同時影響市場風險偏好。綜合近期美國經濟數據表現和美聯儲表態來看,美聯儲將在7月加息后停止加息的可能性較大,這將使全球流動性拐點到來的時間推遲至今年第三季度左右,大宗商品價格形成向上拐點的時間隨之推后。
挑戰方面:1、目前全球產銷壓力拐點未至,商品庫存周期仍處于主動去庫存階段,商品庫存周期是影響經濟波動的重要原因,在美聯儲尚未完全結束加息周期,全球流動性拐點尚未到來之前,全球商品價格周期和庫存周期的趨勢還難以改變。
2、偏弱的經濟數據對下半年經濟復蘇預期形成壓制,7月CPI同比下降0.3%,兩年來首次跌入負值,環比上漲0.2%,PPI同比下降4.4%,環比下降0.2%。7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速仍受外需持續走弱和基數高企的雙重影響,進一步下行2.1pct至-14.5%,降幅略超市場預期,中國經濟正在復蘇的過程中,但復蘇是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
3、行業方面,產能擴張嚴重,行業出現過度競爭,高成本下煉廠生存壓力較大,同時供應過剩,區域間供需失衡明顯。
4、行業技術壁壘高,新產品研發周期較長,高端市場仍出現一定缺失。
從下半年行業供需平衡角度看,我們認為下半年需求恢復程度將成為聚丙烯價格走勢關鍵,但進出口缺乏亮點,供應量繼續增加將對市場漲勢形成一定打壓。下半年來看,聚丙烯供應壓力大于上半年,由于裝置集中檢修結束,下半年新裝置陸續投產,供應量明顯增加。整個產業仍處于產能過剩周期,庫存將逐漸呈現累庫狀態。
進出口由于受制于套利空間及國外需求影響,難以對國內市場形成較好支撐,出口甚至面臨一定壓力。
消費來看,下半年預期向好,一方面宏觀政策利好刺激,另一方面傳統“金九銀十”需求旺季,疊加下半年傳統節假日集中,將對各領域訂單形成一定支撐。
從產能角度出發:
下半年國內聚丙烯行業仍有高達480萬噸的新增產能投放計劃,遠高于2020年,成為擴能最多的一年。即便在計劃完成率較低的背景下,因計劃產能基數較大,聚丙烯供應端增量壓力仍明顯。
2020-2025年5年間國內聚丙烯年均產能增速15.78%,增速較上一個五年上漲7.18%。“碳中和”背景下,未來聚丙烯開工率及擴能執行進度或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但因新增產能計劃基數較大,供應量預期維持增長趨勢。而低利潤背景下,企業逐漸開始棄聚丙烯化。
進出口方面來看,
2023年凈進口量的減少一方面是由于進口利潤壓縮帶來的進口減少,我們預計2023年PP進口總量為410萬噸,月平均進口量預計為34.2萬噸,同比減少9.1%。 另一方面在于出口窗口打開帶來出口量的增加。我們預測2023年PP出口總量為149萬噸,月平均出口量在12.4萬噸,同比增加17.1%。
近幾年海外局勢動蕩,中國作為全球聚丙烯主要供應國與消費國,與海外市場交流增加。自2021年出口窗口大幅開啟,業者對于聚丙烯出口產銷國的認知,不再局限于東南亞、南亞等國家,積極開拓了歐美、中東等產銷國,聚丙烯出口范圍擴大、數量增加,伴隨國內供應增加價格下降以及一體化的成本競爭優勢,聚丙烯出口量將持續增加。
需求角度去看,消費者信心指數雖有回升,但任重道遠
2023年消費和服務業以高斜率復蘇開局,消費和服務業本質上取決于居民的生活半徑,在過去三年疫情期間,居民生活半徑逐步收斂,在這個過程中消費在下降,隨著疫情達峰,居民生活半徑重新打開。資本市場對2023年的充滿期待,核心立足點在于中國經濟的復蘇,2022年受外部因素影響的消費信心與社零在疫情與封控因素消退后開始出現反彈,從物流數據及旅游人數等統計數據上看,中國經濟上半年較為活躍,但消費市場并未在短時間內崛起消費者信心指數雖有回升,但仍處于歷史平均水平,4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跌破90。2022年貸款投資消費是在逐漸減弱,儲蓄金額總體有所增加,居民的消費理念改變,生存型消費占比下降,發展型消費和享樂型消費持續增長。多儲蓄、少消費的觀點認同度不斷提高,偏消費升級的求被壓制。
國內房地產政策風向明顯轉變,由連續數年的壓制,迅速轉變為保障與維持。但普通消費尚且乏力情況下,購置房產能力不足,提前還貸反而成為主流操作。聚丙烯行業為地產端后端產品,房地產對化工品的消耗貫穿于施工、竣工、裝修、入住的整個建筑周期,隨著竣工面積出現大幅改善,將帶動消費品需求的快速提升,從傳導周期看,對塑料的基礎需求將延遲半年到一年時間。
由于世界疫情沖擊中國汽車出口實現巨大的銷量和單價的突破。2023年6月中國汽車出口量為41萬輛,同比增長64%,1-6月中國汽車實現出口234萬臺,出口增速77.1%的持續強增長,相對于國內汽車銷量的逐步復蘇,出口市場的表現仍是超強。我國汽車市場在經歷過一季度促銷政策切換和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影響后,在促消費政策、輕型車國六實施公告發布、多地汽車營銷活動、企業新車型大量上市的共同拉動下,疊加車企半年度節點沖量和4、5月同期基數相對偏低,市場需求逐步恢復,上半年累計實現較高增長。
塑料廣泛應用于汽車制造,汽車產量的提升對塑料需求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當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逐步增大,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充電樁等行業的塑料需求,未來幾年汽車工業或將成為更重要的塑料需求終端。
從聚丙烯跟蹤的主要下游行業調研來看,消費和服務業以高斜率復蘇開局。隨著疫情達峰,居民生活半徑重新打開。調研來看,快消費品整體表現稍好,多數工廠開工已恢復至往年同期水平,與此同時,工廠庫存結構較為健康。耐用品方面,受到疫情的影響,居民的消費意愿及收入明顯的下滑,更新換代需求被壓制,對聚丙烯需求端形成拖累。
上半年需求整體走出低訂單、低開工、高成品庫存、低原料庫存組合,需求疲軟對聚丙烯價格自消費端實施夾擊。下半年屬于消費活躍階段,汽車、地產等刺激性政策出臺提振市場預期,考慮政策刺激對象與聚丙烯相關度較高,仍有資金入場博弈,行業存在一定的補庫空間,同時刺激預期拉漲價格。
行業未來來看,伴隨國內經濟在穩增長等政策下的改善及行業去庫存后的提價驅動,下半年市場價格有望走出低谷,將在漸進式復蘇中尋找反彈機會。2023年海外緊縮政策回歸常態化,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商品價格回歸基本面,價格將由供給端影響轉向需求端決定;
需求端看,下半年屬于消費活躍階段,汽車、地產等刺激性政策出臺將提振市場預期,考慮政策刺激對象與聚丙烯相關度較高,仍有資金入場博弈。消費品領域投機性需求不容忽視,偏低估值下,投機需求容易被放大,產業爆發力存在,因此預計下半年需求端存在一定韌性。
當前現貨價格低位且短期基本面矛盾不顯著的情況下,對于政策的博弈會持續至政策出臺落地,在此期間價格下方空間有限,聚丙烯市場周期性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