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端的持續放量,促使聚丙烯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背景下,聚丙烯損失量數據屢創新高,行業開工震蕩下移。生產企業在被動調整開工負荷的同時,對于不同品種的原料生產也做出了積極主動的調整措施。總體來看,階段性的需求變化影響對應原料產品的溢價能力,溢價能力很大程度上驅動企業的排產意愿。
一:供應背景
1、產能基數攀升 聚丙烯行業開工下移
近年來聚丙烯新增產能計劃集中釋放,產能數據呈逐年攀升走勢,2019-2023年聚丙烯產能的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2.28%。受產能持續攀升的影響,聚丙烯產量數據亦呈現上漲走勢,但增速明顯不及產能。一方面,成本重壓下,行業利潤被大幅度壓縮,生產企業開工積極性走弱;另一方面,隨著供應端的持續放量,市場逐漸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企業檢修表現明顯增加,產能利用率數據下移。2022年,聚丙烯行業平均產能利用率跌破85%,2023年跌至80%附近。
2、 損失量數據屢創新高 產量數據仍維持漲勢
聚丙烯周度產量及損失量數據來看,成本走強及供需失衡的雙重打壓下,聚丙烯損失量數據漲勢明顯,且近年來聚丙烯行業的檢修集中期明顯延長且出現提前趨勢。2023年四季度聚丙烯周度損失量數據接連突破20、21萬噸,創歷史新高。進入2024年,聚丙烯周度產量數據長期維持在19萬噸以上,且在二季度達到了24.6萬噸的歷史新高點。聚丙烯損失量數據接連突破高位,使得產量增速不及預期,但基于聚丙烯龐大的產能基數,長周期的產量數據仍維持漲勢。
二:供應結構變化及預測
1、市場競爭日漸激烈 聚丙烯供應結構靈活調整
供應端長期維持漲勢,使得聚丙烯市場競爭日漸激烈。通用料及同質化產品的優勢明顯減弱,促使生產企業積極往高端、差異化的方向發展靠攏。企業除了被動的調整裝置負荷外,對于自身排產的主動調整頻率也有了明顯的提高。一方面,企業通過積極主動地調整自身排產結構,能更好貼近終端需求的變化節奏,保證企業出貨的穩定順暢性;另一方面,靈活調整自身排產能夠更好的把握階段性行情走勢,助力企業實現更高的附加值創收。
2、 快速捕捉需求端新動向 產品溢價幅度驅動企業排產意愿
拉絲作為聚丙烯的標品,其價格走勢對市場主流行情的引導性極強。因此階段性其他品種與拉絲料的價差將在很大程度上主導對應品種的排產比例。拉絲及低熔共聚的價差及日產能占比數據分析來看,作為聚丙烯體量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低熔共聚與拉絲的價差長期維持在200元/噸以上。當低熔共聚的終端需求出現階段性提升,帶動低熔共聚價格上漲,兩者價差擴寬至300元/噸以上時,生產企業對于低熔共聚的排產積極性會相應提高。總結來看,階段性下游的需求動向對相應原料品種的行情起到支撐,原料品種的溢價幅度將直接驅動生產企業的排產意愿。
3、供應端放量預期走強 聚丙烯排產調整節奏預期加快
聚丙烯產能集中投放期將延續至2027-2028年。長周期數據來看,供應端放量預期仍強。供需失衡背景下,行業產能利用率預期維持下滑趨勢。至2028年,聚丙烯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預估落至65%附近。即便是在不足7成的產能利用率背景下,聚丙烯的產量數據仍將維持增長態勢,至2028年,聚丙烯年度產量數據預估突破4500萬噸。
基本面和未來的供需關系來看聚丙烯仍然存在較強的下行預期,而聚丙烯本身的需求彈性較好加之下游的原料庫存偏低,預計下跌過程相對溫和。
分品種維度的供應結構變化,短期來看:下游整體開工率維持中偏低位,訂單表現偏弱。BOPP存在階段性補庫需要,可維持拉絲、膜料產品生產。低熔共聚經歷上一輪的持續拉漲后,市場供應增量明顯,交投承壓,重心接連下滑,考慮到當前的排產率仍偏高,建議謹慎排產。
中長期來看,夏季高溫天氣,薄壁注塑需求相對穩定,同時食品包裝類原料品種需求表現尚可,企業可擇機適量生產。整體來看,中、高熔共聚、BOPP膜、CPP膜及透明料等品種的供應端存一定增量預期。
面對持續攀升的供應端壓力,生產企業更需要繼續提高自身排產結構的靈活性。聚丙烯下游行業眾多,且切近民生,因此階段性的部分行業政策及下游需求導向對供應端調整的靈活性要求極高。居民生活水平提升對塑料制品需求層次也不斷抬升,與此同時,國家政策的助推下智能家電、新能源汽車等一系列清潔能源產品發展迅猛,都將持續拉動聚丙烯多個品種的未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