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聚丙烯(PP)作為全球消費量最大的通用塑料之一,在中國經歷了產能快速擴張階段。然而,隨著行業周期性調整、政策約束及需求增速放緩,2025年國內聚丙烯產能增速明顯下降。這一變化是否意味著長期困擾市場的供需矛盾將迎來轉機?
一、 產能擴張減速
產能擴張減速主要原因為:原料丙烯價格高位震蕩,而聚丙烯價格受供需壓制,生產利潤較2021年峰值下滑超50%,抑制企業擴產意愿。雙碳目標下,地方政府對新增石化項目審批趨嚴,部分規劃產能延期或取消
二、 需求弱復蘇 庫存壓力未緩解
盡管產能增速下降,但2023年社會庫存(含港口、貿易商及下游)仍維持在100萬噸高位。主因終端訂單不足導致下游加工企業備貨意愿低迷,產業鏈庫存向上游累積。新能源(鋰電池隔膜)、醫療(醫用耗材)、可降解塑料(PP改性材料)需求增長8%-10%,但占比不足總消費量的20%。
三、 未來預測
據不完全統計,2024-2025年計劃投產聚丙烯產能約400萬噸,年均增速預計降至5%以下。新增產能集中在浙江石化三期、裕龍島煉化一體化等大型項目,中小裝置投產比例降低。行業產能集中度提升,頭部企業議價能力或增強。政策刺激下,家電以舊換新、汽車下鄉等政策或帶動相關領域需求邊際改善
上一篇: 基于中國美金盤價格狀態的聚乙烯市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