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局勢持續升級,伊朗與以色列沖突加劇對全球能源與化工供應鏈形成顯著沖擊。在此背景下,中國LDPE市場呈現出"冰火交融"的態勢:一方面,地緣政治因素引發的供應端擔憂情緒持續升溫,推動LDPE價格走強;另一方面,終端需求持續疲軟又使市場陷入"冰凍"狀態。這種供需矛盾的持續演化將如何影響后市走向?讓我們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
一、“火”:伊朗沖突對LDPE市場的推漲因素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LDPE消費國,進口依賴度仍較高,伊朗是中國LDPE第一大進口來源國。據海關數據統計,2024年伊朗LDPE進口在55萬噸,占進口總量的18.7%。伊朗LDPE多年來處于進口第一名的主要原因在于產品的替代性上,伊朗高壓資源品質優,受下游客戶的青睞,產品用途也隨著下游應用的拓展而增加,鑒于客戶的用料習慣,短期內換料的情況也較少。中東局勢的升級將會導致伊朗LDPE出口受限,市場情緒高漲,部分貿易商封盤惜售,現貨報價上漲300-600元/噸。
地緣風險加劇供應緊張,推動LDPE原料端價格上漲。2025年6月17日,布倫特價格在76.45美元/桶,單日漲幅4.4%。短期來看,伊以局勢仍顯緊張,供應風險延續,價格仍存上漲預期。
運輸方面,能源運輸風險猶存。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全球能源貿易的“咽喉要道”,若沖突蔓延至該海域,可能導致全球30%的能源貿易受阻,海運成本進一步攀升,進而推高原料及LDPE價格。
二、“冰”:淡季終端需求疲軟
6月農膜、包裝膜行業進入傳統淡季,下游工廠采購意愿低迷,疊加高價LDPE抑制成交,市場觀望情緒濃厚,資源消化緩慢。
據統計,6月中旬,國內LDPE下游終端樣本企業開工率在30.41%,較上期下降0.48個百分點。樣本企業開工率環比下降0.5%,主因終端需求疲軟,長協新單跟進不足,訂單排產天數縮短;農膜整體開工率較前期-0.53%。棚膜處于季節性淡季,企業多采取間歇生產或設備檢修策略。
7月份,隨天氣轉熱,部分食品生產進入淡季,冷飲包裝備貨高峰已過,多短協零散單為主,日化包裝消費平淡,整體需求偏弱,預期開工環比有小幅下跌走勢。
三、LDPE市場在“冰火交融”之后將處于“微溫”的狀態
短期來看,地緣政治風險仍是影響LDPE價格的主導因素。若沖突持續或升級,LDPE價格可能延續上漲趨勢;反之若局勢緩和,市場或出現沖高回落。從供需面看,燕山石化、萬華化學、浙江石化、國能新疆等LDPE生產裝置的檢修對市場供應影響較大,而惠州埃克森新裝置預計7月底投產后,將在9月份對市場產生顯著影響。就產品替代性而言,中東資源除部分高端產品外,LDPE資源普遍具有較強的可替代性。在LDPE價格方面,7-8月進口量預計減少將支撐價格維持穩中偏強,而"金九銀十"傳統旺季需求,價格也將保持一個“微溫”的狀態,預計LDPE價格將維持在9500-10000元/噸區間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