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不小心打破手機屏幕時候,望著破碎的表面,是不是經常會想:唉,要是它能自我修復就好了。現在,這個想法很有可能會被實現了。
日前,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正在研發可進行自我修復的
塑料,而且已經取得了相當不錯的進展。和普通
塑料不同的是,這種
塑料包含由許多細管組成的網絡,就像人體的血管系統一樣。細管網絡中分別含有兩種不同的凝膠,當
塑料表面被打破時,兩種凝膠就會從細管中溢出,互相混合,填補破損之處,最終形成硬度為原
塑料60%的修復表面。
目前,這項技術只對不超過8毫米的破洞起修復作用,就連8毫米的破洞都需要3小時去進行自我修復,所以現在還無法投入生活當中使用,但研發團隊正在致力于改善事宜,計劃使用泡沫狀凝膠,以便覆蓋更大的面積,提高硬化速度和整體強度。目前該項研究由美國空軍資助,希望最終能制造出如科幻電影中一樣能進行自我修復的飛機,飛船等重型裝備,這樣就不用拿工程師的性命去冒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