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織制品是我國聚丙烯消費的最大市場,其主要包含編織袋、打包袋和捆扎繩等,主要用于糧食、化肥及水泥等的包裝,主要消耗聚丙烯通用料。目前整個行業的產能為1600萬噸-1700萬噸,而需求不足1300萬噸,產能過剩20%-25%。因此,整個產業面臨著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現狀。以下,我們來解析行業產能過剩的背后。
曾經是塑編大國產量增速放緩
到90年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塑編大國。對于我國而言,“十五”和“十一五”期間,是中國塑編產業高速發展的10年。我國的高速長的原因是塑編產品應用領域的擴大和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出,塑編行業特點就是:從發達國家興起,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當時歐洲、美國、日本、韓國、臺灣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已經幾乎全部退出塑編產品生產。而但自2010年之后,隨著我國勞動力升值、原材料漲,使得市場需求大幅度減少,國內塑編行業產能增速逐漸放緩。金聯創預計,2016年塑編行業總產量將達到1326萬噸,目前增速放緩至5%以下。
聚丙烯消費比例下降行業亂象叢生
塑編行業附加值較低,近年來聚丙烯拉絲料在其應用中所占比例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由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塑編行業除了母料以及部分PP粉料之外,PP新料占比在43%左右,而再生塑料占比已然達到了23%。猶豫目前塑編行業的門檻不高,人員配置和技術含量要求亦不高。大型企業的機械生產成本遠遠高于小企業,單從行業內部來講,已嚴重存在不良競爭,導致行業步入僵局。另外一些企業為牟取私利擺脫困境用再生塑料來生產,雖然降低了成本,但質量不合格,進而擾亂了整個塑編行業的健康發展。
勞動密集優勢不再 出口競爭激烈
由于塑編行業較為塑編行業門檻低,塑編勞動密集型優勢不再。 塑編制品的市場需求增長速度、科技含量有限,出口額度已經達到頂峰。我國的塑編行業逐漸受到印度、越南等國家的強烈競爭,整個產業面臨著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的現狀。
行業利潤逐漸下降 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強
受企業間缺乏差異化經營、價格仍然是競爭的主要手段、最低價格中標等因素的影響,塑編產品價格不斷降低,而人工成本及能源、材料、部品價格大幅度上漲,加上稅費較高、社會保險負擔過重等因素的影響,塑編行業的盈利率卻在下降。隨著包裝行業的發迅速發展,塑編制品在各行各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用戶對產品包裝的性能要求更加專業,對質量要求更加嚴格。例如,塑料編織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化肥袋、水泥袋等低端產品上,如今,下游廠商出現東北大米之類的包裝需求。經過食品包裝QS認證,塑料編織產品慢慢地朝中高端市場轉變,在巨大的生存壓力下,不少塑編企業開始向著高端化邁步,尋求利潤增長點。
未來塑編行業來看,雖然行業增速放緩,但仍持續緩慢增長的態勢,由此行業謹慎的投產也利于行業內部調整。另一方面行業面臨著許多新的問題,塑編生產企業更多地采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和性能優良的原料,而且目前我國煤制聚丙烯的發展帶來的PP市場價格走低將成為行業利好,開發新的下游需求,提升行業整體質量水平,從而提高我國塑編生產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我國塑編產業升級,進而不止量上提高更要質上有飛躍,提高我國的塑編行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