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霧霾已經成為天氣預報中例行匯報的一項指標,和晴天、陰天、下雨、多云并駕齊驅,如果說傳統的天氣指標是天災,那么,霧霾就純粹是人禍了,而把所謂的人禍放到天氣預報中,標志著中國氣象工作的進步。
現如今,霧霾已經成為天氣預報中例行匯報的一項指標,和晴天、陰天、下雨、多云并駕齊驅,如果說傳統的天氣指標是天災,那么,霧霾就純粹是人禍了,而把所謂的人禍放到天氣預報中,標志著中國氣象工作的進步,同時也是對一座城市、一群人的諷刺:我們真得搞不定霧霾,需要時刻監測?
自今年入冬以來,中國北方最主要的幾個城市都籠罩在霧霾之中,北京、天津、石家莊、太原這些都是霧霾都市,市民出門總有種騰云駕霧之快感,限號不能開車,真恨不得一個筋斗云翻到深圳去工作;筆者有位石家莊的朋友,他的房子剛剛裝修完成,笑稱:室外霧霾肆虐,室內甲醛超標,連呼吸都是一種痛,平日大氣都不敢喘!
單從表面看來,霧霾就不是一個好東西,把太陽都弄得黯淡無光,就更不要提那些藍天、白云、紅綠燈了,事實上,筆者身在霧都,長時間看不到藍天,心情是非常沮喪的,霧霾會催化壞情緒,讓人類時刻都有一種想死的感覺;而從本質上講,霧霾更加恐怖,它是一種粒子,由琳瑯滿目的污染物,如CO/SO2/NH3等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過程最終煉制而成,我們常說的PM2.5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大氣顆粒物的總成,囊括了化學周期表中的全部元素,涉及30000種有機化合物,而且因直徑較小,非常容易通過鼻腔、口腔進入體內,只消想一下,我們永遠也背不過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就會知道PM2.5會給身體帶來怎樣的危害,更可怕的是,PM2.5無處不在、避無可避,而且它也不像砒霜,殺人害病的效果立竿見影,人類尚能有效提防;霧霾的戕害是一種經年累月的傷害和吞噬,當人類感受到PM2.5帶來的痛苦時,已經無可挽救。
隨著霧霾的肆虐,越來越多的科技、輿論孕育而生,著名教授于丹大姐這樣告誡百姓:如果外面有霧霾,就把家里的窗戶關上,不要讓它們進入到室內;如果窗戶也擋不住霧霾,那就關上心靈之窗,不要讓霧霾污染了我們的內心...但筆者認為,人類只有心靈純凈是無法存活的,我們仍然需要科技手段,讓心肝脾胃腎全部純凈,同時,保住智商。
霧霾之下,誰會有特供空氣?
針對霧霾問題,筆者向來樂觀,因為這不僅關系到老百姓的生活,也影響著領袖、企業家、明星、經濟人的生活,這些階層能享受特供的食物、特供的水,但不可能享受特供空氣,事實上,人人平等的理念在霧霾之下倒是給發揚光大了,而特權部門都在想辦法時,一切問題將會迎刃而解,相信很多人都記得APEC藍和閱兵藍,唯一遺憾的是,城市主導者還沒有持續的意志趕走霧霾,畢竟,霧霾是現代生活最普遍的副產品,趕走霧霾勢必對生活結構造成重創,也正是這樣“湊合過”的心理,科技也只能緩解霧霾,不可根治:
現在比較先進的霧霾科技應該是“空氣凈化器”一類的裝置,過濾也好、化學反應也罷,含有PM2.5渾濁的空氣,經由凈化器之后會變得清新,但難度在于,這種設備只能裝到室內,我們實在是需要一個大棚式的裝置,把整個城市都罩進去;一些思想前衛的老教授,則利用物理學知識,巧妙地打造出“會呼吸的房子”,這些屋子可長期關閉窗戶,通過一套自動換氣系統,定時把室內污濁空氣抽走,同時,外面的空氣經過濾會順著隱蔽的管道安靜地流向每一個房間,相信這樣的空氣凈化系統比之于丹大姐的心靈之窗更加靠譜,而隨著霧霾問題的嚴重,此類系統也勢必成為未來商品房的標配,若能再配上一批抗霧霾新型催化瓷磚,讓空氣中的化學物質逐一發生反應,那么,室內整體空氣將會變得清新,充滿著健康的味道,屆時北京、天津的房價估計要突破10萬/平米。
或許,霧霾空氣的過濾是一個偉大而艱難的課題,需要時間去沉淀和開發,但眼下的霧霾已經在破壞人類正常的生活秩序,需要一些小的科技工具來輔助,比如霧霾天氣下,車禍的數量會上升,一個重要原因是司機看不清楚紅綠燈,這就需要城市安裝可穿透霧霾的交通指示燈;另外,從瑞士來中國的飛機,可能無法在北京正常降落,畢竟,歐洲的飛行員沒有經歷過如此惡劣的天氣,在這種背景下,科技人士推出“盲降”系統,任霧霾再嚴重都能平安降落,同樣的邏輯也正用于火車的行駛...平心而論,這些科技工具都是不錯的發明,但只治標不治本,人類通過這些工具逃離了霧霾,也把自己困在籠子里。
治標治本,人性弱點是霧霾之源?
霧霾的危害已盡人皆知,如前文所述,重金屬會影響人類健康,空氣中粒子濃度增加之后,則會引起城市大氣酸雨、光化學煙霧現象,而霧霾濕度較高是一種非常好的病毒、細菌傳播載體;而通過相關數據的統計,相關機構的監測,普通人對霧霾的形成原因也漸漸清楚,其中最重要的兩項就是燒煤和尾氣排放,如果說前一種原因還有工廠、企業等政府的原因,那么,尾氣排放則完全怪不得政府,基本上由普通百姓一手造成的,我們不得不尷尬地承認:霧霾有90%來源于人類的經濟活動。
那么問題來了,我們既知道霧霾的危害,也知道它的形成原因,但就是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根治霧霾,這是因為人性中有著不可克服的弱點:自私、貪婪、懶惰、虛榮等等。
拿私家車為例,縱然霧霾已經如此嚴重,人類也從未放棄買車的希望,甚至在限號期間鋌而走險,趁著交警人力瞌睡或者攝像頭稀疏,出來溜溜車;中國私家車保有量增長從未因霧霾問題而有任何減緩,能源的消耗從未減少,一些人在“借錢、貸款、找不到停車位、支付不起郵費”的時候,依舊要買上一部車,美其名曰:代步工具,其實是摻雜著大量人性弱點:霧霾是全社會的事兒,加我一輛車也不會怎么樣,我開車,讓別人去綠色出行吧,這大概就是自私;自從私家車流行開來,越來越多的人再也蹬不動自行車,大家去樓下超市買包煙也恨不得開車出去,這估計是懶惰;現代社會中,沒有車就不能融入特定的圈子,沒有車就不能發一組“不小心漏出方向盤”的優質朋友圈,此外,再沒有父親敢保證坐在單車上的女兒會面帶笑容了,這估計就是虛榮了。正因為這些人性弱點,加之,霧霾只會逐步引發問題,才導致人類之于霧霾的漠視,或許只有等到“呼吸即死亡”之時,人類才會關掉冒著濃煙的小型工廠,重新騎上自行車,面對笑容。
霧霾來源于人類的經濟活動,靠自律絕難根治,甚至無法緩解,真正的希望在于科技手段和商業模式:滴滴、快的、Uber整合交通,讓租車變成時尚,降低私家車保有量;開發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工廠、構建能源互聯網,這些都是科技人士的一等一重要的課題;倘若這些仍不見效,我們或許只能寄希望于火星改造計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