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時期,
生物基塑料產業應以技術攻關和市場開拓為重點,力爭發展層次和競爭力再上一個臺階,快速提高經濟競爭力。在發展方向上,應重點支持二氧化碳基聚合物、聚乳酸、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聚羥基烷酸酯、淀粉基塑料、秸稈纖維熱塑成型材料、生物基聚氨酯、生物降解地膜、生物基高阻隔功能性材料、多取代纖維素材料等品種的開發和應用。

其中,聚乳酸材料要夯實l-乳酸和d-乳酸的生產能力,耐熱級聚乳酸耐熱溫度要高于110℃,成本控制在2萬元/噸以內。二元酸二元醇共聚酯要重點支持聚丁二酸丁二酯(pbs)、聚對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塑料與纖維材料的研發與產業化示范,掌握pbs、pbat聚合物及其關鍵單體丁二酸的生物基制備等關鍵技術。聚羥基脂肪酸酯(pha)要深入研究pha合成基因,通過基因重組優化獲得更好性能的pha,并進一步提高產率和純度,降低生產成本。淀粉基塑料要支持以木薯淀粉等非糧淀粉為原料制備功能性淀粉基塑料關鍵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力爭到2020年產能達到100萬噸。
為此,希望國家通過產業政策引導,支持生物基塑料更好發展。建議國家制定生物基塑料產品財政補貼、稅收優惠政策。一是制定財政補貼和政府采購優先政策;二是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生物基產品所得稅和增值稅優惠政策;三是由海關總署提高出口退稅率、實行零關稅,單獨設立生物基產品的海關編碼;四是對生物降解塑料相關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或貼息;五是對嚴重污染環境的產品完善法律法規,完全禁止其生產使用或對其征收環境資源費。
在不影響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協調糖質、脂質原料資源,降低生物質原料加工處理成本,將成為生物基塑料產業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問題。而與石油化工產品相比,大多數生物基塑料在性能上也缺乏競爭力。此外,生物基塑料產業鏈不完善,生物質材料產業、石化和化學工業、材料工業之間尚未形成有機、緊密的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