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材料領域發展布局合理,已取得豐碩成果。我國鋼鐵、有色金屬、稀土金屬、水泥、玻璃和化學纖維等百余種材料產量達到世界第一位。我國材料科技水平的穩步提升和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有效推進了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多晶硅等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培育和發展了一批新興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突破了超級鋼(細晶鋼)、電解鋁、低環境負荷型水泥、全氟離子膜、聚烯烴催化劑等關鍵技術,對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等傳統產業的優化和提升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納米材料與器件、人工晶體與全固態激光器、光纖、超導材料等技術領域取得重大進展,在世界科技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發展了生物醫用材料、肝炎和艾滋病快速診斷技術、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技術等,為科技進步惠及民生提供了一大批新材料、新技術。??
材料產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隨著我國國力和國家地位的提高,東海防空識別區的設立,南海石油的開采,以及國防安全、海洋開發、航空航天、先進軌道交通、核電和平利用等大型工程的建設均急需高溫合金、高性能碳纖維等核心關鍵材料。??
經過不懈努力,在關鍵技術突破、重大產品與技術系統開發、重大應用與示范工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半導體照明工程、新型平板顯示技術、全固態激光器及其應用、化工反應過程強化、優勢資源材料應用技術開發等方面,加強了新材料應用的工程化技術開發,明顯提升了我國新材料產業的國際競爭能力,為加快發展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在智能材料設計與材料制備技術、光電信息和功能材料、高溫超導材料與器件、高效能源材料、納米材料與器件和高性能結構材料等方面,突破了一批關鍵材料的制備技術,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成果,增強了材料領域持續創新能力;傳統材料的高性能化、系列化及在節約資源、降低能耗和保護環境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促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軍工配套材料及工程化應用技術、國產聚丙烯腈碳纖維高性能化及應用方面,為國防軍工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材料技術支撐。??
材料行業目前也面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基礎原材料整體技術水平不高,物耗能耗排放較高,環境污染嚴重(材料行業能耗在工業總能耗和全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分別達到了60%和44%),產業競爭力不強,利潤率低,部分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核心技術、工藝及裝備仍然部分依賴進口。新材料行業研發以跟蹤國外較多,原始性創新較少,國家重大工程和國防建設對新材料需求強烈,但新材料配套與工程化能力較弱,高端產品產業化程度偏低;新興材料產業市場巨大,需求強勁,國際競爭激烈,我國高端材料制造業的競爭力和市場份額急需提高。人才隊伍中基礎研究隊伍不穩,工程應用技術隊伍流動性不夠,新興產業人才流動性過大。?
上一篇: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基本原則
下一篇: 粉料行情整體低迷,短期內難見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