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就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這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
目前我國經濟形式發展很不錯,但內憂外患也不少,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國內經濟增速下滑;同時國內實體經濟亟待轉型;國內大規模基建投資地方債高企;同時出口情況遭遇疲態,且目前的經濟環境不允許走從前的老路,我們需要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及新的發展方向。
2017年5月在我國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為解決當前世界和區域經濟面臨的問題尋找方案,為實現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在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調整的同時,推動國際合作,實現合作共贏,讓“一帶一路”建設更好造福各國人民。此次會議也成為塑料行業關注的熱點問題。
國際產能合作是黨中央國務院從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的戰略高度和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長遠角度作出的重大決策。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也是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主力軍和骨干力量。能夠從該計劃中獲利的,從行業分布來看,“一帶一路”投資建設合同集中在能源、運輸、房地產和金屬行業,占總價值的89%;其他行業包括科技、農業、化學、娛樂、公用事業以及金融等。而塑料屬于能源行業的下游產品,正好符合目前我國聚丙烯行業的原料多元化的趨勢。而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塑料的影子,將提振終端需求的總量,因此無論是從上游成本還是下游需求,對塑料行業來說都是有利的。
共建“一帶一路”的長效合作機制,為沿線各國推進國際產能和投資合作指明了發展方向和發展重點。一帶一路”的區域合作有助于形成新的國際貿易鏈。因此對內我國的西北地區,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將得到更好的發展;對外,一帶一路開拓中西亞市場,國際貿易更加安全便捷,勢必將融合貫通新的發展方向,也將帶動我國的對外出口總量。
“中國將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資金支持,向絲路基金新增資金1000億元人民幣,鼓勵金融機構開展人民幣海外基金業務,規模預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 圍繞優勢產業和新興產業,深入推動一批龍頭企業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開展海外并購,轉移富余產能。
綜合來看目前塑料行業供大于求的矛盾較為突出,國內產能過剩也導致了目前市場價格的跌勢,“一帶一路”所帶來的能源供應、國際貿易、資金支持、以及刺激新的經濟增長點,將帶動我國的終端需求;而且目前我國西北地區聚丙烯產能壯大,位于西北亦有增加出口的空間,以此一定程度上也將解決目前我國的聚丙烯行業發展瓶頸問題。
上一篇: 印尼飲料企業對塑料包裝征印花稅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