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改性與實用工藝的完整產業鏈
發布時間:2015-06-10 14:33:19
來源:
塑米城
中國的塑料改性與實用工藝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實現了跨越式進步。已逐步形成了具有樹脂合成、塑料改性與合金、助劑生產、塑機模具制造、加工應用等相關配套能力的完整產業鏈。
1、產業規模不斷擴大
連續十年,工程塑料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企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建立起了像中藍集團、云天化集團、神馬集團、儀征化纖、德陽科技等工程塑料樹脂的大型合成裝置;過去以中小規模為主的改性行業,也出現了像金發、道恩、俊爾、星辰、鑫達、聚賽龍等一批中大型企業。拜耳、帝人、寶理、旭化成/杜邦、DSM等跨國公司進入合成樹脂領域,建設PC、POM生產裝置,擴大PA的產能,并在改性、合金化中高檔產品領域形成比較明顯的優勢。
2、科技水平日益提高
“863”計劃等一批高科技項目的實施,在特種工程塑料領域有了突破。例如自主研發的PEEK聚合技術、PPS合成與工業化技術、萬噸級PPO裝置、尼龍專用樹脂和尼龍1212,以及POM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等,都體現了我國工程塑料行業一定的技術發展水平,某些產品的工藝技術已經進入到國際先進行列。
在改性材料與樹脂合金方面,部分產品在技術、質量指標方面也已接近國外先進水平。
今年科技部產業支撐計劃中,有非光氣法聚碳等7個工程塑料項目被列入,這無疑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提升技術水平給予了巨大的支持。經過科研院所與企業多年的共同努力,一批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實用性強的項目已經在行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造就了許多高新技術企業。
3、專業人才全面涌現
一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使用與培養,由于中國工程塑料企業大部分起源于科研院所,多數領導都有一定專業基礎。通過十年來的發展,他們不但理論知識有所提高,而且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在行業內,形成了一支技術水平高,市場開拓能力強,又有改革開放意識、經濟頭腦的領導隊伍。一些企業領導被地方政府評選為創新人才、科技模范和杰出企業家,有的還當選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全國十大杰出青年。
4、管理水平明顯提高
面對日益劇烈的行業競爭環境,工程塑料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憑借其靈活的機制,抓好市場調研、新產品開發和售后服務等主要環節,加強企業管理,提高經濟效益。云天化、藍星新材、神馬集團、金發科技等一批企業登陸滬深股市,向實現現代企業制度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今天,工程塑料樹脂均能國內生產,聚合能力已經達到六十萬噸左右,改性材料生產量也有二百多萬噸。就連過去西方對我國禁運的特種工程塑料樹脂,現在國內幾乎都有生產,并且能夠少量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