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周一),雖然日內阿聯酋能源部長發表言論對深化減產呈樂觀態度,但OPEC政策會議召開在即,市場交投謹慎,加之部分交易商對此次會議就延長減產協議做出最終決定持懷疑態度,施壓油價收跌。
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WTI 1月原油期貨合約收盤下跌0.84美元,至58.11美元/桶,跌幅1.4%。
洲際交易所布倫特1月原油期貨合約收盤下跌0.02美元,至63.84美元/桶,跌幅不足0.01%。
11月27日,投資者正在重點關注將于本周四舉行的歐佩克會議,該組織的成員國以及俄羅斯等其他主要產油國都將與會,有些市場人士預計與會國將會同意延長從今年1月份開始生效的減產協議。但分析師指出:“歐佩克和俄羅斯可能要到明年2月份才會就是否延長減產協議的問題作出最終決定。”
11月27日, 阿聯酋能源部長Suhail Al Mazrouei表示,他樂觀看待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OPEC產油國達成協議,并繼續減產,努力平衡原油市場。Al Mazrouei當天在阿布扎比稱,阿聯酋2018年將接任OPEC輪值主席,重點放在成員國遵守11月30日會議上可能同意的減產決定。他相信2018年原油市場會達到均衡。在被問及美國頁巖油是否會對OPEC構成威脅時,Al Mazrouei回答稱,“頁巖油不是OPEC的敵人。如果把OPEC和非OPEC的產量相加,美國頁巖油產量相比之下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你不能將頁巖油生產商與OPEC這樣的組織比較,特別是近期有其他新成員國加入后。”
11月27日,中國海關總署周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俄羅斯10月份連續第八個月保持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的地位,盡管供應量同比小幅下降。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商品貿易數據,10月份中國從俄羅斯進口原油量達到464.9萬噸,約合109.5萬桶/日,這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9%,并且低于9月份創出的154.5萬桶/日的最高記錄。今年前10個月,來自俄羅斯的原油供應同比上升15.91%,至4965萬噸左右,即119萬桶/日。沙特阿拉伯緊隨其后,成為中國第二大原油供應國,9月沙特位居第三。數據顯示,10月份中國從沙特進口原油比去年同期增長16%,為108.6萬桶/日;1-10月,中國從沙特進口原油約為103.6萬桶/日,增幅不到1%。去年俄羅斯首次取代了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沙特跌至第二。自今年2月以來,俄羅斯已經連續八個月穩居中國最大石油供應國位置。
11月27日,知情人士表示,經過數天的會談后,俄羅斯和沙特現已就有必要在11月30日的會議上宣布額外的減產期達成一致。因討論未公開,知情人士要求匿名。他們表示,俄羅斯希望協議包含新的內容,將減產規模與石油市場的健康程度相掛鉤。
其他能源方面,12月份交割的RBOB汽油期貨價格上漲不到0.1%,報收于每加侖1.789美元;12月份交割的取暖用油期貨價格下跌0.3%,報收于每加侖1.948美元;12月份交割的天然氣期貨價格上漲4.1%,報收于每百萬英國熱量單位2.928美元,該合約將在周二收盤后到期。
上一篇: 11月27日余姚ABS/PS市場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