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由新湖期貨主辦的第四屆中國大宗商品產業論壇在上海舉行。新湖期貨董事長馬文勝在演講中表示,未來中國期貨市場將進一步市場化、專業化、產業化、金融化和國際化,大宗商品衍生品行業已經進入產融結合的新時代,緊緊圍繞服務實體經濟風險管理的要求,中國期貨市場的業務將出現爆發式增長。
馬文勝認為,中國期貨市場發展的基礎已經夯實。通過27年發展累積,中國期貨市場完善了市場體系的建設,形成了多元開放的產品體系,以機構為主體的投資者群體正在形成,同時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不斷增強。“期貨市場正在形成以服務實體產業為核心理念的市場體系,并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馬文勝認為,中國期貨市場未來的發展將體現在四個層面。首先,多元化品種和工具的創新。多元化的品種上市能為實體企業提供完整的產業鏈分享管理工具,更多金融期貨品種將為對沖基金的發展提供產品服務,而期權將推動中介機構職能的進一步發展。此外,連續交易正在改變中國大宗商品貿易定價模式,原油期貨上市及更多品種國際化則將提升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影響力。
其次,場內與場外市場共同發展。場內市場提供豐富品種、工具和對沖流動,場外市場為客戶提供個性化風險定價及資產管理解決方案。“來自于實體企業的需求,將推動場外市場的快速擴容。交易所的場外平臺建設,將逐步形成場外衍生品市場的基礎框架,場外市場逐步完善監管,合規體系。”馬文勝說,中國場外市場會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再次,機構投資快速擴容,包括三類市場參與者。第一,期貨公司通過資產管理以及子公司業務成為中國期貨市場的重要機構參與者。第二,實體企業作為機構在套保型交易中不斷創新,各個大宗商品產業鏈將出現影響力較大的平臺企業和大型貿易商企業。第三,專業機構投資者交易模式更加精細化和專業化,他們也把期貨市場作為資產配置的重要方面。
最后,國際化帶來的市場機遇。海外機構今后將更加直接便利地參與中國期貨市場特定品種,隨著國際化品種的進一步增多,中國市場、中國價格的影響力會進一步加大。
在這樣的發展機遇下,馬文勝相信未來中國的期貨經營機構也存在著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的期貨經營機構今后會發展成為以服務客戶、創造價值為核心的衍生品綜合業務服務提供商,在市場的作用和地位會不斷提升。
他認為,期貨經營機構應該發展以經紀業務為基礎的綜合業務服務體系,“經紀業務+”將成為期貨公司的特色和優勢。在風險管理業務的創新上,可以加強定價體系的業務創新,融資模式的業務創新,風險管理工具的業務創新,企業運營的模式創新。這些模式的變化將為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公司服務實體經濟打開更大的空間,風險管理公司今后應該向大宗商品交易商轉型。同時,期貨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為產業服務也有很大空間,可以發展自主管理、配置型的資產管理和個性化、一體化的全包服務。
上一篇: 薄壁注塑新發展 掀開聚丙烯發展新篇章
下一篇: 貿易戰或為美國PE產業帶來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