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據馬來西亞國家通訊社報道稱,位于馬來西亞柔佛州南部邊佳蘭石油綜合中心的PRefChem煉廠在周日晚間由于柴油加氫裝置起火爆炸后關閉了蒸汽裂解裝置,此次事故造成5死1傷。這是PRefChem煉廠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發生的第二次火災和爆炸事故,前一次發生在2019年4月,由于爆炸損壞了其常壓渣油脫硫(ARDS)裝置而被關閉,就此次爆炸引發的對國內聚乙烯市場的影響做下簡要分析。
據此前報道,PRefChem煉廠屬于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與沙特阿美石油公司(Saudi Aramco)的合資項目,該項目的蒸汽裂解裝置產能為乙烯120萬噸/年,丙烯60萬噸/年,配套聚合物設施包括40萬噸/年的HDPE裝置,90萬噸/年的PP裝置和35萬噸/年的LLDPE裝置等。據數據統計,2019年全國LLDPE進口總量約為523.76萬噸,其中產自馬來西亞的產品僅占3.79%,HDPE進口總量約799.74萬噸,馬來西亞的產品占比更是微乎其微。
其次,馬來西亞柔佛州RAPID項目從2018年年底正式投產,在2019年4月的一次嘗試啟動裂解裝置時發生了火災和爆炸事故,之后重啟日期就被不斷推遲,至2019年年底,才對PP裝置和LLDPE裝置進行測試運行,而HDPE裝置還在調試中,并且直至2020年1月下旬,其PP裝置和LLDPE裝置才達到滿負荷運轉,與此同時HDPE裝置仍舊在調試中。據調研,有市場參與者反映,沙特阿美和馬來西亞馬油合資的新裝置在爆炸事件發生之前其低壓貨源尚未進入市場,并且近期其LLDPE裝置的產品到國內市場也僅有個別副牌料,所占比例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此次爆炸事故對國內PE市場影響不大。
上一篇: 低油價時代,煤制烯烴競爭力受沖擊
下一篇: 原油暴跌/美股連續熔斷 聚乙烯難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