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內受OPEC代表發表的原油減產幅度這一樂觀言論刺激,國際原油期貨收盤錄得大幅上漲,帶動國內聚烯烴期貨強勢反彈,聚乙烯進口料市場現貨報盤大幅上行,漲幅在200-500元/噸不等,然而在市場上卻出現了幾個格格不入的進口牌號,不僅漲幅在2000元/噸以上,還引起了市場的爭搶。難不成這是新的網紅料出現了?
眾所周知,在難以預料的“口罩行情”下,能用來制作口罩鼻梁條的網紅低壓吹膜9001一炮而紅后,出現了不少它的“平價代替”,首先就是同為進口低壓膜的沙特FJ00952。以華東市場為例,四月上旬,FJ00952的報價一度高達8500元/噸,然而實際成交價格卻在6400元/噸-6800元/噸不等,截至本周五價格也才達到7000元/噸。新網紅料是否也是如此“金玉其外 敗絮其中”呢?
據小編了解,此次大出風頭的進口料是來自伊朗的高融注塑級低壓聚乙烯52518,而伊朗從去年12月份就由于乙烯單體不足等問題導致部分石化廠負荷較低,后續受疫情影響以及3月下旬伊朗傳統新年諾魯茲節休假導致貨物供應不足,并且早先的訂單也延遲到港,這使得市場上伊朗貨物原本就不處于一個充裕的狀態。此時下游加工工廠大量采購并表示能夠用于制作口罩熱風棉以及其他防疫物資,導致市場炒漲之風再度吹起。截至本周五,貿易商表示華東地區成交價已經在9000元/噸,而在一周前,該牌號報價還在7000元/噸。而同為高熔注塑的印度5018L,由于該國全面封鎖市場上貨源更少,報價竟從上一周的6700元/噸飆至9500元/噸,甚至國產高融注塑撫順2911的出廠價也在一夜之間漲了500元/噸至8000元/噸。
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企業復工復產快速有序,截至4月5日,我國企業生產的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日產能達到150萬件以上,醫用N95口罩日產能超過340萬只,重點跟蹤企業醫用隔離眼罩/面罩日產能達到29萬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4月8日下午召開新聞發布會也表示防護服、口罩等防護物資產能已經能基本滿足國內需求。與此同時,國外疫情日益嚴峻,截至3月底,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向我國提出相關物資需求,涉及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測溫儀、呼吸機、藥品等。防疫物資需求迅速爆發,國內企業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同時,也盡力組織擴大出口。巨大的需求使得不少防疫物資材料緊缺,原料也同樣水漲船高。
瘋狂的口罩市場魚龍混雜,假口罩、高價口罩、三無口罩層出不窮,不少企業疫情期間轉型賺得缽盆滿盈,面對巨大的利益,如今的市場亂象是否僅僅是不法分子哄抬價格造成的我們還不得而知,但在國外防疫物資的龐大需求下,預計原料供不應求的形勢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這不,高融注塑尚未降溫,博祿FB2310和FB1350這兩個線性聚乙烯也打著防護服專用料的旗號出場了,截至周五上午,華東地區FB2310的報價為7400-7500元/噸,FB1350報價為6550元/噸,僅到下午就已經有貿易商封盤,經過一個周末的沉淀,不知道周一市場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上一篇: 全球恐慌情緒緩解 聚烯烴市場旌旗在望
下一篇: 聚乙烯大漲后或存回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