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M1的構成主要是現金和企業活期存款,可以隨時支取,流動性更強。所以,直觀來看,如果貨幣供應結構中M1的增速相對M2更高,那么貨幣的潛在流通速度就會更快,對實體的促進作用會更強。而M1中近八成是企業的活期存款,所以M1增速可以很明顯的反應企業的活力。活期存貨意味著居民可隨時用來消費,對于企業來說,則意味著隨時用來采購原料和購買設備等物資,企業和居民交易活躍度提升,經濟景氣度提升。反之,企業則將資金投向低風險的金融投資,存款定期化。
M1和M2增速同時上升,但明顯的M1增速低于M2,剪刀差維持負值且負值擴大,可見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仍未消除,短期企業更傾向于金融投資而不是擴大生產或者說擴大生產并不積極。
另外M1-M2之差跟PPI相關性更緊密,領先PPI指數。4月份工業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3.1%,已經連續三個月維持走低態勢,而M1-M2同樣連續三個月負值擴大。如圖所示,無論是頂部還是底部,M1-M2往往領先PPI指數6個月以上時間。
同時,金融底往往先于經濟底出現,M1、M2數據的轉好也有一定經濟風向標作用。M2同比增速創2017年以來新高。
二、社融-M2增速差與PPI同步走低 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向好
所謂社會融資規模,即一定時期內(月度、季度和年度)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所獲得的資金總額,既有存量概念,又有流量內涵,可兼顧絕對規模,又可衍生相對指標。之前文章中提到過,社會融資規模可理解為金融體系的資產、實體經濟的負債;而M2則可理解為金融體系的負債、央行的資產(央行對國家的負債)。M2反應資金來源,社融反應資金去向,一個表示融資供給情況,一個表示融資需求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65.22萬億元,同比增長12%。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160.45萬億元,同比增長13.1%;對實體經濟發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余額為2.42萬億元,同比增長12.6%。
社融同比增12%,M2同比增11.1%,兩者之差0.9%,如圖所示,社融-M2增速差持續走低,說明融資需求和供給雙雙維持增長基礎上,供給速度快于需求,反映新冠疫情導致實體經濟疲弱的情況下,國家貨幣政策發力,保證維持經濟的流動性,不會因流動性而阻礙實體經濟的發展。
如圖所示,同時拿社融-M2增速比與PPI比較,兩者走勢基本一致,維持下行態勢。
三、貨幣供應量影響大宗商品價格 杠桿率短暫提升
貨幣供應量的增加,本身不會提高經濟需求,但是貨幣在流通過程中會影響大宗商品價格,價格簡化的計算方法等于貨幣供應量除以產品產出量(假設貨幣周轉速度為常量),貨幣供應量的增加,無疑是提高價格的一種途徑。但是貨幣供應量的增加,從實體經濟看,同時也提高了杠桿率。新冠疫情以來,歐美等西方國家無底線的量化寬松,只有中國堅定的以我為主,堅定執行自己的穩健且適度靈活的貨幣政策,其中宏觀杠桿率是一大約束。
2020年第一季度,實體經濟部門宏觀杠桿率上漲到259.3%,較上個季度提高3.9個百分點。上漲較快的是非金融企業部門,季度環比上漲了1.2個百分點。
第一季度宏觀杠桿率的回升,是逆周期政策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的體現。是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的副產物,是階段性性的。人民銀行對全國1萬家實體企業的調查顯示,4月末,工業生產基本修復到位,服務業開工率持續回升,97.5%的企業已復產,超半數工業企業設備利用率已達到或超過上年二季度平均水平。
如圖所示,3月份化工制造業資產負債率提升,較2月份提高了0.7個百分點。近幾年國家去杠桿的硬性約束下,無論上游化工還是下游塑料制品行業,都維持去杠桿。化工制造業杠桿率高于橡塑制品行業,因此表現為化工杠桿率在降,橡塑制品業有所上升。
如圖所示,3月份橡膠和塑料制品業資產負債率略微提高,較2月份提高了0.2個百分點。
化工制造業資產負債率的走高,考慮到今年大煉化等投擴產進程,聚烯烴擴產高峰期,化工制造業高于橡塑制造業也在情理之中。從社融、M1和M2到宏觀杠桿率,進一步到化工制造業、橡塑制造業資產負債率,可見國家對實體經濟從疫情中恢復發展在貨幣資金上的支撐力度,另一面也說內外需雙弱以及國內供需雙弱情況下,疫情影響的極端糟糕情況,后市仍存較大不確定性。
如圖所示,化工品指數走勢上看,階段性底部形成,且二次回落后繼續震蕩上行。似乎是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
全球經濟衰退和量化寬松的背景下,大宗資產的配置機會在于把握避險資產和風險資產之間比例。能源化工板塊,OPEC+產油國減產進入實質階段,后續需關注減產執行情況,未來需求將逐步好轉,這將支持油價逐步筑底,但盤面走勢仍然會在底部區域反復,暫難看到趨勢性上漲行情;原油低位反彈有望進一步支持石化品種的上漲,但當前原油基本面并未實質性好轉,原油短線上行幅度有限,對石化品種上漲的支持力度也相對有限;但從整個二季度來看,原油有望逐步筑底并對下游石油化工品帶來底部支撐,后市還要看需求端能否恢復。
對于聚烯烴來說,短期仍然無實質性利好消息,將維持震蕩態勢,尋找下一步方向。中長期暫仍看3月底為階段性底部,5月7日形成的頂部是關鍵阻力位,在此價位之下的震蕩再次筑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