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PP外商報盤居高不下,國內廠家鎖定利潤挺價觀望,內外盤價差連續兩月呈現縮窄局勢,導致國內出口窗口關閉。目前市場僵持不下,商家利潤萎縮,新增擴能裝置逐步釋放產量,市場供應面空頭打壓逐步凸顯,后市競爭格局再度升級……
一、內外盤價差逐步收窄
由2017-2020年PP內外盤價差對比圖中可發現,自6底開始內外盤價差呈現逐步收窄現狀。而4月底到6月中上旬內外盤價差倒掛現象明顯,主因外盤價受低價成本支撐,進口低價貨源集中在5-6月份流入國內市場,加重市場競爭壓力,一度令國內市場價格呈現混亂局面。7月之后進口貨源成本支撐逐步恢復,進口價逐步抬高,而國內市場拉絲價因新增擴能裝置不斷釋放影響,市場價呈現漲跌兩難局勢,內外價差逐步呈現收窄局勢。從下半年國內擴能裝置不斷釋放分析,國內市場供應壓力逐步凸顯,市場價有承壓回落風險。
二、出口套利窗口收窄
2020年5月之后外商報盤主圖抬升,令國內商家購買意向逐步下降。國內報盤因期貨資金面支撐及兩油庫存逐步消耗至60-70萬噸/日支撐,價格僵持不下。目前國內價格出口不具備競爭優勢,出口窗口暫時關閉。但部分下游塑編低價貨源仍有部分出口到東南亞地區,原料目前受國內價格僵持不下影響,短期出口優勢下降,難以出口獲利。未來出口窗口再度開啟時間預計在10月之后,市場新增擴能裝置逐步投產,市場價格有繼續承壓回落。
三、后市走勢早預知
目前聚丙烯市場產業鏈供需失衡局勢逐步凸顯,尤其伴隨今年下半年新增擴能裝置逐步投產,市場供應壓力逐步升級。令國內中低端下游競爭更加激烈化。雖然我國PP進口依賴度呈現逐步下降趨勢,但國內中高端產品對進口依賴度依舊較強。近期內外盤價差呈現僵持局勢,預計10月新增擴能裝置逐步投產之后,國內價格逐步承壓下滑壓力升級。
上一篇: 聚烯烴下游風向轉變 市場走向何處?
下一篇: PE:高壓刷新高點 強勁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