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19時28分,中科煉化重油催化裂化裝置噴油成功,打通公司煉油全流程關鍵節點,標志著國產化率最高的催化裂化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催化裂化裝置是煉油的核心裝置,上游裝置的成功運行為下游順利投產做好準備,持續跟蹤裝置投產進度,據了解中科(廣東)煉化35萬噸/年PP裝置預計29日引煉油丙烯正式開車,20萬噸/年裝置計劃24日進行實物料試車,下月35萬噸裝置待裂解丙烯合格后計劃生產T30S,后轉產V30G,預計排產量在23000噸,20萬噸裝置預計生產500N,計劃排產9000噸左右。
中科的投產將改變廣東區域供需格局現狀,隨著中國化工產業的蓬勃發展,煉化一體化項目陸續上馬,催生出以主要消費市場為主要發展趨勢的化工省份,廣東省就是重要的石化代表省份,其地理位置優越,與東南亞主要國家相鄰,偏于產品的出口消化,同時也靠近主要的消費市場,偏于資源的快速消耗,為當地煉化企業快速發展提供重要的驅動力。
廣東省聚丙烯行業現狀:
因市場需求巨大,且現有煉化企業加工能力遠不能滿足需求,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圍繞沿海一帶建設煉化一體化項目,該部分地區地理位置優越,擁有水陸空交通優勢,既靠近市場消費區域又靠近港口,方便源頭原材料進口,可優化資源配置,大大減少原料和成品外輸運距,降低企業運營風險,因此項目建設從滿足市場到優化資源布局方面優勢明顯。
2016年,中國石化全面啟動湛江東海島茂湛煉化一體化基地建設,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做強做精石化等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這為廣東石化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最強有力的政策紅利和市場帶動。茂湛基地具備成為世界級煉化基地的條件,從產品結構和發展規劃來看,能夠代表我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方向。2019年以來,華南地區新增產能170萬噸,其中廣東省投產兩家煉化企業裝置,中海殼牌二期40萬噸,巨正源60萬噸,福建省新增中景石化70萬噸。
廣東省石化行業未來發展規模:
湛江地區除去中科選址在此外,巴斯夫跨國石化也將在此投資百億美元建設工程塑料及熱塑性聚氨酯發展基地,未來中海油惠州煉化三期、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廣東揭陽石化都選擇落戶廣東。石化產業是屬于“大出大進”型重工業,產品及原料存在大規模的進出行為,這就造成地理位置成為評估石化企業競爭力的主要標桿。廣東地區在同類型煉化基地選擇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力。未來廣東省石化產業有望在全國石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一輪競跑中搶得先機。
華南區域聚丙烯供應現狀:
華南地區自有國產量在358萬噸/年,凈進口量在184萬噸左右,對比華南地區聚丙烯各省市產銷量,廣東省內集中了廣州石化、巨正源等6家石化生產企業,PP國產量182.9萬噸,占比高達50%,福建省包括中景石化、中化泉州、福建聯合等,國產量在134.79萬噸,占比在37.7%,廣西省在20.14萬噸。進口方面來看,廣東省具有優越的港口條件,憑借較大的消費量進口資源豐富,2019年廣東省進口量174萬噸,占到區域內88%,其次為福建省,占比在10.52%,廣東省大哥地位無法撼動。
華南區域塑料行業未來發展趨勢:
從規劃現狀來看,華南大區將憑借產能規模優勢,成為全國聚丙烯行業產能富集區域;同時,華南地區所規劃的聚丙烯產能,多數為一體化裝置配套或者新興路線配套終端產能,在成本方面,具備一定優勢。華南塑料行業經過近幾年的產業產品結構調整,行業基礎良好,企業抗風險能力強,因此廣東省塑料制品業得以逆勢圖強,珠三角地區作為廣東經濟增速的核心“發動機”,塑料制品行業占據全省的87%。另外粵東方向的潮州、汕頭、揭陽作為傳統塑料制品的重點產地,與福建互成犄角之勢,形成了良好的產業基礎、在個別產品的產量上有巨大的優勢。在塑料產品結構中,塑料建材、塑料管材、塑料包裝、日用塑料及其他塑料制品均居全國首位。
上一篇: 重大調整!美聯儲引入“平均通脹目標”,強化零利率預期
下一篇: 兩油庫存快速下降 PP開啟乘風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