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聚丙烯內外盤價差倒掛愈發明顯,海外PP市場美金價高位成為常態,但伴隨國內新增擴能陸續放量,市場供需壓力逐步凸顯,年底國內聚丙烯市場跌勢接踵而至,而海外PP市場漲勢不斷,導致內外盤價差愈發加大,令市場短期出口套利機會增多。
一、內外盤價差變化分析
由上圖可發現11月中下旬外盤價格逐步超越國內價,內外盤價差擴大化愈發明顯,內外盤價差由原來順掛226-594元/噸,到12月中下旬之后倒掛200-300元/噸,由于國外經濟逐步恢復,內需助推聚丙烯價格走高,同時部分國際PP裝置停車檢修,國際供應相應緊缺,在國際油價高位支撐下,海外PP美金高價持續高挺,與國內疲軟下行市場形成截然相反局勢。有價差勢必會有機會,部分商家因國內進口高價貨源難以消耗,無奈轉口到東南亞地區。12月中下旬市場逐步出現部分進口貨源轉移至東南亞國家,以緩解國內供應過度價格低位的困局。
二、東南亞與國內價差對比
11月中下旬國內PP市場價連續跌勢,低價跌破今年下半年低位到7700-7800元/噸,遠東與東南亞PP價差在11月19日開始逐步拉開距離,兩者從持平到最高價差高達120-130美元/噸。由于國內12月份又是環保又是限電,各類政策襲擊下游需求及訂單萎縮,市場價跌勢迅不可擋,由于兩者價差不斷擴大,部分商家及工廠瞄準東南亞市場,進口貨源及國內低價貨源均有出口至東南亞市場。部分貨源轉至出口及進口貨源轉向價格相對偏高歐洲及東南亞市場,暫時緩解國內市場低迷疲軟交投狀態。
三、中國出口數據對比
2019-2020年PP出口數據可發現,今年3月份出口量最高,出口量高達7.45萬噸,環比增幅272.5%,同比增幅106.94%。此輪出口量激增主因疫情影響,醫用防護物資出口量急劇上升,助推出口量達到新高峰。11月份之后出口量再度提升,11月出口量高達3.58萬噸,環比增幅36.12%,同比降幅2.45%。11月份出口量上升,這與國內市場疲軟,內外盤價倒掛明顯,業者受利潤趨勢,出口周邊高價國家要比國內市場銷售更加合適,驗證了上面提到的出口東南亞國家利潤好于國內問題。
四、國內出口面臨問題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制造業創造出驚人發展,我國聚丙烯出口市場也將在大時代背景下,有著巨大潛力。面對我國聚丙烯產能激增時代來臨,下游需求被賦予更多使命,國外大型聚烯烴企業更加青睞投資國內市場,巨大擴能計劃蜂擁而至,國內市場勢必將面臨供需失衡壓力。
國內業者已經發現出口是解決國內供需矛盾的重要突破口,但目前國內聚丙烯出口仍面對重重阻力。首先國內產品在技術層面雖有重大突破,但與國際先進技術生產聚丙烯產品相比較而言仍存在重大差距,因此國內某些生產企業仍對進口貨源比較青睞。其次我國出口企業多以私營企業為主,套利需求及避險需求為主,還有一部分為國際物流運輸及報關公司,服務對象以私企和個人為主,同時外商獨資企業居多,且與海外存在長期協議,方向較為單一。本應作為出口主力集團國有企業,僅占出口企業極小比例。
另一方面,我國聚丙烯產業結構存在一定局限性,受制于科技附加值低及國內硬性市場需求的影響,國內貨源同質化現象嚴重,因此出口市場受到極大限制。出口市場面對極大競爭對手有韓國及中東列國,還有步步崛起的東南亞國家。同時出口還將面臨人民幣結算問題,我國出口多以愿意選擇人民幣結算的東南亞國家,面對美元及歐元區出口則面臨較大阻礙。
五、未來出口市場預測
無論市場價格漲跌變幻,對于商家來說追求利潤是亙古不變的。面對國內PP激增產能,未來市場供需壓力將日益凸顯,出口市場的打開,無疑為此僵局提供有利“鑰匙”。盡管目前出口仍阻力重重,無論是運費還是集裝箱問題,市場人士總有克服方法。目前部分石化生產企業及大型商家已經在開拓出口渠道,而且出口市場也給參與者帶來部分盈利。但目前國內PP出口多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隨著國內科研水平提高,中高端產品在滿足國內需求之后,出口也將是不錯渠道。
上一篇: 本周亞洲PVC市場穩中有跌
下一篇: PP午間盤點:需求疲軟 市場僵持震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