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新定價機制運行滿兩周年
發布時間:2015-03-27 10:22:56
來源:
塑米城
今天伴隨成品油價年后首降的兌現,現行定價機制運行已滿兩周年。據統計發現,新機制實施后,國內成品油價格已經經歷37次調整,其中13次上調、24次下調,“小步快調”的模式逐漸成為新常態。業內分析師稱,新機制的運行,有效的抑制了囤油等投機行為,不過在市場化的道路上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兩年前的3月26日,國家發改委正式出臺成品油新定價機制,與原有的舊機制相比,新機制最大的改變之處在于將調價周期由22個縮短至10個工作日,且取消了正負4%的幅度限制,同時采取了新的掛靠油種和計算公式。
新定價機制使的油價調價周期縮短,調價頻率加快,在新機制出臺前約4年的時間,國內成品油總共進行了22次調價,而新機制出臺后至今僅2年的時間,卻已經進行了37次調價。
在37次成品油價格調整中,包含13次上調、24次下調,漲少跌多,漲跌互抵后,汽油累計下調2140元/噸,柴油累計下調2365元/噸。
鑒于需要對原油以精準把握以及調價周期縮短需要保持合理庫存等因素影響,市場操作風險加大,市場投機需求被極大抑制。據卓創資訊統計數據顯示,新定價機制實施以來,社會單位柴油庫存占比從22.2%一直下滑到十三連跌之后的8.21%。
隆眾石化網李彥也表示,新機制后成品油市場調價更為頻繁、且波動幅度收窄,同時調價結果更加難以預測??傮w來說,有效的抑制了囤油等投機行為,讓國內汽柴油調價更貼近國際原油市場的變化,應該是成品油新機制運行兩年以來最大的成功之處。
“而且由于調價時間提前確定,市場已經適應了目前的“小步快調”的模式”卓創分析師胡慧春表示,新定價機制實施以來,國內經濟增速不斷放緩,而且國家近兩年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產能過剩及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也不斷加碼,導致成品油終端需求尤其是柴油剛性需求增速緩慢。
面對貿易商不斷萎縮,主營和地煉積極開展終端用戶開發及社會加油站等直銷用戶,國內成品油市場競爭程度不斷增加。“2014年以來,各個供應商為搶占市場份額價格戰是愈演愈烈,導致成品油市場一直處于下滑的態勢。現行定價機制之下,貿易商、終端用戶及社會油站多適量補庫,隨后處于庫存消化期,對于主營單位批發而言,目前30噸的批發量就可按照大單價格成交,”胡慧春說。
李彥同時表示,新機制雖然有利于利用境外資源,保障國內市場供應,但仍未能及時反應出國內的真實供需情況,在市場化的道路上還有進一步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