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的輝煌相比,近兩年的聚碳酸酯(PC)市場尤為慘淡。繼去年行業持續處于虧損狀態后,今年依然難改頹勢,前11個月平均虧損幅度在1300元(噸價,下同)左右,令業者唏噓。目前行業開工率已跌破50%。
PC行業緣何成了扶不起的“阿斗”,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是產能提升加劇產品同質化競爭。近年來,我國PC行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伴隨技術轉讓和突破,以及原料供應改善,國內興起PC項目投資熱潮。2015年之后國營、民營控股企業迅速崛起,浙鐵大風、魯西化工、萬華化學、利華益維遠等PC項目先后投產,國內PC產能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末,國內PC總產能185萬噸/年。今年又有中沙26萬噸/年等PC裝置投產運行,國內PC總產能達到246萬噸/年。
在產能提升的同進,國內PC產量也同步躍進。2015年國內PC產量僅44萬噸,2020年增至110萬噸,年均增長率為20.11%,今年新增產能多集中在年尾投產,因此對年內行業產量貢獻十分有限,預計全年產量在115萬~120萬噸。雖然國內PC產量快速增長,但產品低端同質化嚴重,難以有效替代進口料,供應過剩逐步凸顯,市場競爭加劇。
二是原料上漲擠壓行業獲利空間。此前PC行業生產利潤高,是所謂的“明星產品”。而從去年開始,這種光環逐步褪去,原料雙酚A報盤價持續上漲,嚴重擠壓了PC行業獲利空間。尤其是今年,雙酚A價格創2012年以來的新高。從年度均價來看,以華東市場為例,2021年國內雙酚A年均價格在23290元,較上一年上漲54.21%。PC生產企業成本面壓力明顯,同時轉嫁成本又十分困難,PC行業利潤空間壓縮無幾,甚至出現報盤倒掛。去年全年PC行業持續虧損,幅度一度達到3000元,今年大部分時間也處于虧損狀態。
三是汽車市場低位運行PC采購難以放量。國內PC產能大量釋放,而下游需求增長率難以追趕PC供應量的增長,特別是汽車制造業直接影響了PC的需求量。在這一年里,汽車行業努力克服電力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高位運行等諸多不利因素影響,產銷繼續呈現恢復態勢,總體形勢有好轉跡象。但芯片供應仍不能完全滿足生產需要,且商用車受政策法規切換導致市場持續波動,加之需求不足預期等因素,汽車市場仍然處于低位運行,對原料PC采購難以放量。供需矛盾短期難以理順, PC市場擺脫困境遙遙無期。
下一篇: 茂名石化聚丙烯高端產品成功開拓歐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