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23年一季度開始ABS行業新裝置進入擴能期,ABS行業由供不應求逐步步入供應過剩,隨著國產供應量的增加,近期合資企業和國產料企業價差逐步收窄,隨著需求淡季的來臨,行業洗牌加速進行。
ABS企業性質占比發生變化
隨著中國國內新裝置的釋放,中國國內的ABS企業性質占比發了了變化:臺灣企業占比由2019年的30.5%下降至25.6%;外企占比由2019年的28.6%下降至25.1%;國產料占比由2019年的40.9%提升至49.3%。截止目前,國內ABS國產料占比接近50%,國產料占比提升明顯。
外企/臺企ABS和國產ABS價差逐步縮窄
6-7月份為傳統ABS采購淡季,從生產端來看, 6-7月國內家用空調企業內銷排產分別同比下滑10.0%和12.5%,ABS市場成交十分乏力;需求淡季來臨廠家和代理商均面臨較大銷售壓力。目前LG甬興開工維持滿負荷運行,惠州開工維持9成,漳州奇美開工維持7成附近;國產企業來看,吉化開工在6成,揭陽開工維持9成,浙江石化一期40萬噸滿開。臺企、外企和國產料企業實盤出廠價格均出現了下跌情況,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企業價差有縮窄跡象,從廠家出廠價格來看,甬興目前出廠價格基本持平于吉化0215A(0215A排產減少導致價格堅挺),惠州和浙石化結算價格價差在170元/噸,漳州奇美和山東海江實盤出廠價差在250元/噸,目前寧波臺化出廠價格最高,和中油華南結算價差在450元/噸。
國產料大量釋放,對老牌臺灣企業以及合資企業有一定沖擊作用,特別是需求淡季來臨廠家均面臨較大出貨壓力,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企業降價走量搶占市場行為明顯。隨著技術提高,國產料產品穩定性和產品質量均有一定提升,且浙石化以及中石油依靠煉化一體化的技術優勢,在成本方面優勢明顯;隨著國產化進程的加快,老牌臺企以及外企品牌優勢有逐步弱化跡象,廠家成本壓力下,對終端客戶很難繼續降價銷售。在虧損的宏觀大環境下煉化一體化企業更具競爭優勢。但外企的企業文化、人文關懷服務以及售后甚至品牌形象則更具優勢。但整體來看ABS行業正在經歷行業自我調整陣痛期,需求淡季的來臨加速了行業的洗牌,未來的ABS行業可能要放眼全球,依靠成本優勢出口為行業發展大方向。
上一篇: 2024年7月1日汕頭市場聚丙烯價格行情
下一篇: 出貨壓力不大,月初塑料價格小幅上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