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9月開始PP拉絲與LLDPE價差持續走擴,從低點573元/噸擴大至1284元/噸新高,高低點價差拉升至711元/噸。在短期供需關系未發生逆轉的背景下,預計短期兩者延續高位價差,由于市場影響因素復雜多變,后期PP與LL價差走勢又將如何演繹?
整體來看,PP與PE市場價格趨勢基本一致,但四季度以來PP拉絲與LL走勢迥異,其中PP由受供應大幅擴張影響,呈現偏弱震蕩走勢。而LLDPE價格震蕩上行趨勢明顯,一方面產能擴張進度遠低于PP,供應相對偏緊;另一方面,LLDPE終端需求剛需強勁明顯好于拉絲,對LLDPE價格形成較強支撐。 截至12月10日兩者價差走擴至1284元/噸,由于影響備貨的因素并未發生逆轉,短期維持高位暫無收窄預期。
從歷年來中國聚烯烴擴能趨勢來看,2022年開始聚丙烯擴能進度高于聚乙烯且呈現走擴趨勢,預計2025-2027年聚丙烯新增產能繼續高于聚乙烯。產量隨著產能擴張步伐穩步增長,而聚丙烯供應壓力明顯高于PE,并且進入出階段性、結構性過剩階段,市場競爭明顯高于PE。
從近三年的LLDPE產能趨勢來看,產能增長緩慢且明顯弱于PE擴張進度,供應實際增量有限,在LLDPE現貨需求剛需增長強勁,期貨保持相對穩定規模的背景下,供應呈現明顯偏緊狀態,對現貨市場價格形較強支撐。
從2024年國內聚烯烴產能利用率趨勢對比看,進一步顯示聚丙烯走勢弱于聚乙烯,由于經濟性原因造成的降負減產甚至停車的情況多于PE,產能利用率長期低于PE且下降速度快于PE。
從下游消費來看,聚乙烯非耐消品的占比遠高于聚丙烯,且聚乙烯在薄膜領域的占比較高剛需強勁且仍有較好成長空間。聚丙烯整體下游消費面臨傳統領域增速放緩甚至下降,而缺乏新的增長亮點,在供應大幅擴張背景下,供需矛盾加劇并呈現過剩趨勢高于PE。
從中國聚烯烴進口量趨勢來看,2020年開始從高點進入逐年下降趨勢,隨著國內供應更加充足且穩定,進口量及進口依存度雙雙下降,聚丙烯下降速度明顯高于聚乙烯。2024年預計PE進口依存度下降至32%左右,而PP降至10%左右。對比來看,PE未來依然屬于凈進口產品,而聚丙烯預計2025-2026年由凈進口轉為凈出口,兩者供應格局走勢迥異進一步加劇兩者價差走擴趨勢。
綜合以上分析來看,中國聚烯烴產能擴張帶來供應快速增長是PP于LL價差持續走擴的主要推手,但下游消費增速、消費結構、進出口、成本等也是影響價差變化的重要因素,并進一步加劇了兩者價差走擴的幅度。短期來看,聚烯烴價差收窄的驅動并不明顯,但中長期來看,高價差形成的替代與反替代、企業對LLDPE生產積極性提升導致供應量增加,兩者價差將逐漸回歸。由于國內聚烯烴不匹配的供需關系,預計中長期價差將維持相對高位。
上一篇: 廠家盈利情況不佳 2024年ABS產量同比減少7%
下一篇: 基本面向好 透明聚丙烯逆市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