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速擴能的聚丙烯為出口奠定基礎
聚丙烯自2019年開始進入大煉化高速擴能時代,國內聚丙烯產能從2018年2300萬噸增加到2024年底的4381萬噸,復合增長率在11.34%,產能近乎翻倍。2020年隨著中國聚丙烯當年新增產能380萬噸/年,市場進入新一輪產能擴張高峰,此輪擴能不僅基數大,且持續時間長,預計到2025年年底結束。產能高速擴張之下,年度進口量雖有下降趨勢,但短期內難以實現徹底自給,PP中低端過剩與高端受阻,供應困局難解。
目前我國聚丙烯行業存在中低端結構性過剩與高端供應不足的雙重矛盾,出口方面,我國聚丙烯行業起步較晚,產品多以通用料為主,出口基于價格優勢及龐大的供應量,為聚丙烯出口之路快速打開通道。
二、極端天氣帶來供應階段性短缺,為出口創造良好的窗口期
2021年成為聚丙烯正式打開出口窗口的元年,在這一年,受美國極端天氣導致大面積停車帶來供應階段性短缺,為中國聚丙烯出口創造良好的窗口期,隨后生產企業及貿易商不斷拓展出口渠道,使得聚丙烯出口量由不足50萬噸躍至百萬噸以上,實現量的飛躍。2024年再度出口量迎來大幅上漲至235萬噸,同比增長79.11%。一方面中國聚丙烯國內供應充足且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產品質量快速提高且全球價格競爭優勢提升;再次中國供應商對海外渠道開拓力度加強,與東南亞、非洲等需求方建立穩定合作關系。
三、借勢發力,出口多元化快速發展
2024年(1-10月)中國PP出口總量在202.30萬噸,位居前五位的貿易伙伴是越南、印度尼西亞、秘魯、巴西以及孟加拉國,其總量占出口總量的41.45%。
東南亞市場基于運輸便捷、下游工廠密集以及對華貿易政策寬松等優勢,與國內原料企業合作頻繁,長期以來都是中國聚丙烯主要出口產銷地。
越南歷年來持續保持中國聚丙烯出口量第一位置,原因在于:越南承接中國制造業轉移,當地消費以塑編、無紡布、日用、包裝材料等應用標品原料行業為主,適合國內過剩通用料出口;另外無關稅以及地理位置便捷,運輸時效性強等特點也吸引越南企業與國內原料商合作。
印度尼西亞基于人口密集,以及高速發展的塑料行業,對原料需求持續旺盛,加之自身供應有限,進口資源體量龐大。2024年中國對印尼出口數量寬幅上漲,原因在于年初印度尼西亞政府頒布的進口限額令引發當地進口商囤貨潮,為中國企業及貿易提供良好出口機遇,變相幫助中國企業成功拓展印尼市場。
除東南亞市場外, 南美、非洲地區國家占比上漲明顯,主要原因為,隨著前期國內企業持續開拓出口渠道,出口產銷地更為廣泛,加之南美、非洲等領域,自身PP產能偏少,而塑料需求仍存,故該領域出口占比上漲,后續或成為中國聚丙烯主要出口方向。
四、國內百花齊放,沿海一帶紛紛搶占先機
2024年(1-10月)中國PP出口總量在202.30萬噸,位居前五位的出口注冊地是浙江省、上海市、廣東省、福建省以及山東省,其總量占出口總量的80.30%。
中國聚丙烯出口注冊地分布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華東、華南以及華北三大區域,一方面,當地聚丙烯下游企業集中,且具備優良的石化產業環境、優越的沿海碼頭、便利的交投運輸等,是聚丙烯的“龍頭”市場,聚丙烯生產企業多分布于此;另一方面,為了方便后續資源輸出,企業多將新增產能分布于此,年內華南、華北擴能眾多,后續福建省、山東省出口數量或持續增加。
受制于聚丙烯國內產品結構單一,高端料難以實現自給,暫無余量維持出口,出口產品中以均聚拉絲、注塑、膜、薄壁等產品為主。根據海關總署數據統計,均聚出口量占比高達87%,抗沖共聚占比不足10%,無規共聚在2%-4%之間。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為,國內聚丙烯主要出口地為東南亞、南亞一帶,該區域下游消費結構以塑編、薄膜為主,對原料的需求也多集中于此。嵌段共聚主要用于生產汽車零部件、家電外殼等,由于東南亞內部經濟發展階段不同、貧富差距較大,家電消費基本也表現為兩極分化,尚未形成規模化需求,因此對原料需求相對有限。醫療領域,作為發展中國家,東南亞整體的醫療建設水平較為落后,得益于經濟增長、人口老齡化以及醫療保障體系的完善等因素,東南亞醫療市場正在經歷快速增長,為我國透明料出海提供著可持續的增長空間,但目前看,附加值相對較高高端市場難以形成趨勢。
紅海局勢長期緊張給國內家電、石化等產業的物流運輸造成了沖擊,海運費用的顯著上漲給外貿企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本壓力。對于FOB出口企業,運價上漲對營收節奏擾動較大,如果無法將成本轉嫁給下游客戶,直接降低企業利潤空間,影響行業出口。因此,海運費是在出口環節不得不考慮的實際因素。
據市場消息反饋,東南亞當地設備差異化問題,導致所需產品熔指與國內合格品存在差異,當地用戶對熔指4-5的拉絲產品有較高使用偏好,國內包括中石化在內的多家生產企業進行類似定制研發方式生產該熔指水平聚丙烯產品專供東南亞市場。
截至目前,中國聚丙烯產品仍未能在東南亞取得充足份額,初期切入的需求方類型集中度偏低,數量不足以形成更具有參考意義的需求導向。市場未聽聞對中國產聚丙烯產品有質量問題反饋,同時也未聽聞有明顯優于其他供應商原料的反饋,綜合來看,中國產聚丙烯在東南亞消費市場仍處于進入初期,供需匹配性有待于當地需求方形成穩定消費后方能進一步提升。
東南亞區域的聚丙烯下游需求方分散且各自需求偏好存在一定差異,貿易商環節為滿足更多終端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對于聚丙烯生產商/供應商的要求是所供應產品種類、性能特征、典型指標分布等眾多產品的多元化特征,而供應穩定性、價格競爭力是貿易商群體的普遍共性要求;付款條款優惠主要基于聚丙烯產品流通鏈條較長,自貿易商向下進入制品加工企業,進一步向下流通仍然可能存在深加工、零部件組裝、終端消費品銷售等多個環節,自下而上的資金回籠速度存在差異,貿易商環節可能存在被下游要求賬期等情況,所以對于上游也有可能提出對應要求以減輕自身的資金壓力。
終端用戶角度來看,東南亞地區各個國家的聚丙烯下游制品加工企業,多數并未形成與國內制品加工龍頭企業一般的規模,且當地技術配套、設備先進性、工人綜合素養等方面與國內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結合市場部分反饋來看,東南亞區域的制品生產企業設備調試能力偏弱,生產設備對原料物性指標的適應性不佳,對中國產聚丙烯原料提出部分要求,如加工溫度、加工收縮問題等,此類企業更傾向于使用與生產線穩定運行適配的原料。對中石化的聚丙烯產品而言,此類企業多會根據自身目前使用的原料典型性能指標(熔指、抗沖、韌性)提出相應要求,同時要求進行小批量試機,且對價格存在較高敏感性。
國內聚丙烯正經歷歷史上最長、最大規模的擴能浪潮,亟待平衡供需,供應充足下,導致價格不斷下行,產品質量的提升和高端化產品發展,將進一步推動出口增長。聚丙烯出口方向呈現多元化特點,涵蓋東南亞、歐洲、非洲、南美等地區,近年來中國對巴西、印度、墨西哥和南非等國家的出口增長表現良好,此外少量流向歐美地區,由于海運費較高且運距較遠時間較長,難有放量。
東南亞市場,尤其是越南,因其地理優勢和政策支持,成為中國聚丙烯出口的首選目的地,隨著聚丙烯需求的增加和國內產能的擴展,加之中越兩國政策的積極互動,中國聚丙烯的國際市場前景看好,在東南亞市場迎來一個繁榮的出口時期。
歐洲地區,聯通歐亞的國際物流“黃金通道”中歐班列鐵路運輸的開通,不僅節省了時間,還降低了運費,為中國樹脂產品出口至東歐市場開辟了一種更加高效、經濟的途徑,為中國資源深耕歐亞市場提供無限可能。
在南亞,印度不僅是中國聚丙烯出口的重要一站,也是關鍵的戰略區域,由于經濟發展迅速及人口眾多,為我國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
非洲作為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和農業等領域對聚丙烯的需求不斷增加,南非擁有蓬勃發展的采礦業、制造業和不斷崛起的科技產業,使其聚丙烯消費量逐年攀升。此外,我國還與非洲地區保持著密切的經貿合作,為聚丙烯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貿易環境和政策支持。
作為近年出口新興市場,南美地區已成為第四大出口區域,主要進口國包括巴西、秘魯、哥倫比亞、智利及阿根廷等。巴西等國家正在積極推動工業化進程,鼓勵發展制造業和加工業,未來將進一步增加對PP等原材料的需求。同時,南美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和貿易便利化措施也為聚丙烯進口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貿易環境。
下一篇: 供需矛盾主導,PVC價格區間波動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