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聚丙烯高速發展過程中,大而不強特征愈發明顯。據統計,2024年中國聚丙烯產能達4381萬噸/年,占全球聚丙烯總產能的40%,全球第一產能大國地位牢不可破。
五年間,大煉一體化及PDH產能的集中投放使得我國聚丙烯進入供需過剩格局,在此背景下,行業壓力倍增。全產業鏈利潤被動收縮導致產能利用率下移,擠出邊際產能成為行業首發自救之路。然經過兩年的實踐與探索,“價格戰”破敵自損之路或難為長遠發展之道;產品結構升級,探尋差異化之路或為突破重圍的制勝法寶。
一:中國聚丙烯消費結構與全球仍存較大差異 非標類領域可探索空間巨大
從聚丙烯下游消費結構中可見,中國聚丙烯下游消費結構與全球存在較大差距,國內標品拉絲占比高達31.2%,其下游用途多樣且具備一定的金融屬性,是最為龐大的下游消費領域。而國外拉絲占比僅在20.7%,BOPP、纖維及均聚注塑等差異化生產指標下,使得國外拉絲供應壓力向其他產品轉移。
除此之外,共聚注塑仍與國外存在一定差異,目前國內共聚注塑占比在24.10%,與全球共聚注塑占比相差1.2個百分點,一是由于國內抗沖共聚仍存一定的技術壁壘,難以滿足國內制品企業需求,部分領域被工程塑料取代。二是國內仍處于后疫情的修復階段,基建力度偏弱,工程用塑料需求不及國外旺盛。但從國內聚丙烯下游消費同比數據變化來看,共聚注塑聚丙烯是中國聚丙烯重要的需求增長領域,2024年消費增速高達11.97%。
二:刺激消費仍是宏觀調控下的主旋律 需求提振下非標與標品價差優勢擴大
今年共聚注塑的需求增長得益于“以舊換新”“大額補貼”等消費刺激政策的推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汽車2024年(截至11月數據)總產量為2798.8萬輛,同比增加143.6萬輛,漲幅5.41%;中國家用洗衣機2024年(截至11月數據)總產量為10411.6萬臺,同比增加764.2萬臺,漲幅7.92%。
以舊換新政策提振下,汽車家電數據表現亮眼。共聚注塑聚丙烯為汽車家電的重要原料組成部分,其需求在價格端得以體現。以高熔共聚價格為例,2024年鎮海M30RH年均價在7939元/噸,同比上漲0.73%,與拉絲價差擴大至379元/噸。
三:價差優勢促進國內生產企業結構轉型 通用料壓力向高利潤產品轉移
目前國內多數企業均面臨經濟效益壓力,據隆眾資訊測算,2024年油制企業利潤單噸虧損-866元(數據截至2024年11月)。故企業實現扭虧為盈或減緩虧損額度成為全產業鏈探索的重要方向。差異化生產,生產高附加值產品或為生產企業的戰略布局。
從上述拉絲排產占比變化走勢來看,生產企業對于排產的選擇與變化態度鮮明,2024年拉絲料排產快速下行。尤其是2024年四季度來看,日拉絲排產占比僅在24.47%,低于年均(26.78%)2.31個百分點。
四:消費結構促進供應結構轉變 供應利好為聚丙烯價格提供底部支撐
未來來看,以舊換新、新能源下鄉等已出臺促汽車消費仍是2025年主基調,地方跟隨中央陸續出臺置換更新補貼,疊加常規促消費活動,對車市增量仍有較大支撐,2025年度共聚聚丙烯下游消費仍值期待,預計2025年中國共聚聚丙烯消費增速有望達到14.60%,下游消費占比提升至26%。
聚丙烯為需求導向性產品,消費結構轉變勢必促進供應結構轉型。共聚類非標價格有望在強消費下保持偏高位運行,聚丙烯標品拉絲或受制于新投產壓力仍處于強供應格局,價格下行壓力較大。然非標與標品價差或成為延緩跌勢的重要手段,二者價差亦成為2025年聚丙烯市場重要關注指標之一。
利潤導向原則下,單一牌號或者低利潤產品的生產難以滿足企業生產要求,多規格、全品類、尋求差異化生產勢必為企業發展重心。屆時共聚類強需求及其他均聚產品在與拉絲料價差合適區間下,通過轉產換取利潤空間表現或更為頻發。
綜上所述,預計2025年中國聚丙烯拉絲價格或呈現窄區間小幅走跌態勢,價格運行區間在6800-7550元/噸,低排產暫緩強擴能帶來的供應壓力,可交割品資源減少使其金融屬性減弱,從而延緩跌勢,減弱“價格戰”帶來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