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產業鏈競爭進入如火如荼階段,產業鏈銷售及盈利模式不斷改變。伴隨新增產能連續釋放,尤其2024年新增擴能達485萬噸達到擴能高峰期,2025年還將延續高擴能趨勢。在聚丙烯競爭愈演愈烈背景下,產業鏈尋找高端專業化產品成為重要突破口。
由于聚丙烯產業鏈競爭模式不斷加劇,2020-2024年聚丙烯產業鏈主要品種年度利潤呈現自上而下逐年萎縮態勢,由丙烯和聚丙烯年度利潤發現,丙烯作為聚丙烯直接上游原料,丙烯2024年年度平均利潤-335元/噸,而油制聚丙烯利潤-815元/噸,聚丙烯五年價格復合下降3%,利潤年度復合降幅147%,由此可見聚丙烯競爭壓力一目了然。由于聚丙烯新增擴能連續釋放,尤其2024年新增擴能485萬噸,達到近五年擴能新高峰,鑄就聚丙烯產業鏈供需失衡模式進一步加劇。
而聚丙烯下游產品中塑編及BOPP利潤表現尤為明顯,尤其BOPP利潤下降五年年度復合降速高達25.86%。無紡布下滑更加明顯,疫情結束后需求端斷崖式下跌令無紡布產業鏈供需失衡矛盾加劇明顯。
由于聚丙烯產業鏈競爭格局不斷升級,市場尋找新突破已經迫在眉睫。生產端為保證自身利潤得到保證,產業鏈一體化模式逐步成為主流模式,如福建中景石化,目前產能已經高達220萬噸,二期還有150萬噸裝置擴能計劃。產業鏈競爭也由寡頭壟斷逐步向多家充分競爭模式發展,話語權也從集中逐步向分散性趨勢發展。由于產業競爭模式不斷加劇,產業盈利模式也逐步面向高端、專業、細分化方向發展。
2024年五大主流工藝成本對比中,油制與PDH制成本相對高位,分別為8390元/噸和8383元/噸。對比五種不同原料高成本中,其中PDH制成本變化尤為明顯,PDH制成本早在2020年之前堪稱聚丙烯行業低成本高利潤代表原料,因此吸引了眾多PDH產能釋放,數據統計,2020年之后PDH制企業總擴能高達640萬噸,占2020-2024年總擴能33%。但同時產能激增與銷售價格并不匹配,高成本低利潤導致產業競爭進入如火如荼階段。利潤對比可發現油制和PDH制利潤明顯低于煤制烯烴,由于我國是富煤缺油少氣國家,煤炭資源受國家宏觀監控,低成本優勢成為聚丙烯五種不同原料中利潤最為豐厚企業類別。
2024年聚丙烯新增擴能高達485萬噸,新智能擴能占PP總產能15%,成為近五年擴能最高年份。新增擴能連續釋放令產業鏈競爭不斷升級,同時產業鏈利潤及價格都承壓下挫。由于聚丙烯下游多為日常相關剛需產品,整體需求具有一定韌性。2025年計劃擴能統計仍有710萬噸,集中于2025年新增擴能集中于華南、華北、華東,其中華南擴能285萬噸,占總擴能40%;華北擴能215萬噸,占總擴能30%;華東擴能190萬噸,占總擴能27%。
產業鏈利潤萎縮直接壓縮市場產量供應,由于油制和PDH制利潤收窄致使相應產業類別產能利用率明顯低于煤制烯烴產能利用率。2024年油制PP產能利用率74%、PDH制產能利用率67%、煤制PP產能利用率92%,煤制PP產能利用率成為PP五種不同原料中最高者。
2025年聚丙烯消費量增速7.68%,主要得益于抗沖共聚及透明等高端專用產品需求支撐,同時新型高端聚丙烯產品如發泡聚丙烯、茂金屬聚丙烯、改性聚丙烯等產品都是引領聚丙烯未來消費帶動產品。而作為聚丙烯占比較大的拉絲類,增速將呈現放緩態勢,預計2025年同比降1%。基于聚丙烯通用產品利潤低競爭壓力大的原因,預計未來五年拉絲占比下滑明顯,中、高熔共聚、三元共聚CPP增速相對超越通用產品增速。透明料因醫用專用屬性利好支撐,未來人口老齡化及醫美整形等新興行業需求增量,支撐聚丙烯未來主要消費增量。
聚丙烯供應端擴能激增加劇產業鏈供需失衡模式,產業鏈近期面臨最大困擾集中于海外加征關稅,下游制品出口訂單將受限制。國內經濟疲軟態勢下,市場積極尋找新突破口,因此出口和產品高端專業化成為引領市場新方向。短線市場因供需端兩弱局勢及成本端偏弱預期下,市場圍繞7300-7400元/噸驗證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