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制關稅出臺,透明聚丙烯市場首當其沖掀起 “價格漣漪”。4 月 8 日,中石化、地方煉廠主流牌號報價普遍下調 50-100 元 / 噸,華東拉絲現貨跌至 7250 元 / 噸區間,從原料成本的 “冰火兩重天” 到供需格局的 “謹慎平衡”,行業正經歷短期陣痛與長期轉型的關鍵窗口期。
一、關稅落地首周:主流牌號價格普跌,成本支撐持續弱化
關稅政策的連鎖反應在透明聚丙烯市場率先顯現。4 月 8 日,中石化華南茂名石化 HT9025NX 報價 8300 元 / 噸,較前一日下調 50 元 / 噸;中科煉化 HT9025ZK 報 8150 元 / 噸,鎮海煉化 M26ET 報 8350 元 / 噸,均較前一日分別下調 50 元 / 噸和 100 元 / 噸。地方煉廠同步跟跌,京博聚烯烴 RP340R 在華南、華東、華北地區報價分別降至 8200 元 / 噸、8150 元 / 噸、8050 元 / 噸,東明石化 RP340S 等牌號亦下調 50 元 / 噸至 8250 元 / 噸。
成本端支撐持續弱化是價格下行主因。國際油價延續跌勢,布倫特原油價格跌破 65 美元 / 桶,油制丙烯成本同步下挫;疊加美國丙烷進口關稅落地,PDH 工藝原料采購轉向中東等地,雖短期丙烷到岸價暫未大幅波動,但市場對遠期成本高企的擔憂仍在發酵。截至午盤,華東拉絲主流報價 7250-7400 元 / 噸,現貨報盤重心隨情緒走弱持續下移。
二、供需雙弱下的微妙平衡:排產穩定但出口承壓,檢修周期成跌勢 “緩沖墊”
供應端,國內透明聚丙烯排產比例維持 5.96%,環比持平,顯示企業對當前市場分歧較大:一方面,PDH 裝置因丙烷成本預期高企保持謹慎開工,部分前期檢修裝置(如浙江石化)尚未完全恢復;另一方面,煤制、油制路線企業暫未顯著擴產。
需求端則呈現 “內弱外縮” 格局。海外關稅政策落地后,國內家電、汽車配件等出口型下游企業訂單縮減,透明聚丙烯在包裝膜、薄壁制品等領域的出口需求承壓;國內終端用戶以剛需采購為主,華南某塑編企業表示 “僅按周訂單補貨,不敢囤貨”。值得注意的是,當前4月份國內聚丙烯裝置檢修進入高峰期,丙烯階段性供應收緊對透明料跌勢形成一定緩沖,市場存“供需雙弱但檢修托底” 的平衡預期。
三、利潤反彈與心態背離:避險情緒主導市場,短期行情陷入 “謹慎博弈”
數據顯示,4月8日透明聚丙烯理論利潤較前一日上漲107元/噸至 901元/噸,漲幅13.48%,主要因前期原料價格超跌后小幅修復,疊加部分企業成本傳導滯后。然而,利潤反彈難以提振市場信心,商家普遍選擇 “避險讓利出貨”:華東某貿易商坦言 “關稅落地后客戶觀望情緒加重,只能降價促成交,避免庫存積壓”。
期貨與現貨市場出現 “背離”:PP 期貨主力合約(PP2505)早盤低開后窄幅震蕩,反映資金面謹慎;而現貨市場低價資源頻現,華南某透明料貿易商報價較中石化掛牌價低 200 元 / 噸出貨。市場心態分化加劇,看多者寄希望于5月傳統旺季需求回暖,看空者擔憂海外經濟衰退拖累內需。
四、迷霧中的突圍路徑:短期弱勢難改,長期聚焦原料多元化與高端化轉型
展望后市,短期三大壓力仍將壓制行情:
成本端:原油價格若繼續下探,油制路線成本支撐進一步弱化;PDH 工藝雖面臨丙烷采購成本上移。
需求端:出口訂單縮減周期至少持續 1-2 季度,國內 “以舊換新” 等政策對家電用透明料的提振效果待觀察,終端補庫力度決定短期跌幅。
政策面:需警惕美國后續是否擴大關稅范圍,以及國內針對煤化工、PDH 的環保及產能審批政策變化。
小節與展望
關稅沖擊下,透明聚丙烯市場正經歷 “短期陣痛” 與 “長期重塑” 的交織期。當前價格普跌反映了市場對短期供需失衡的擔憂,但檢修周期、利潤修復及高端產能規劃亦為行情埋下 “穩價因子”。對于行業而言,唯有加速原料結構調整、突破高端產品技術壁壘,才能在 “成本突圍” 中穿越周期,讓“透明經濟” 真正折射出產業升級的韌性光芒。短期或繼續弱勢偏下,但長期價值中樞將隨產業鏈競爭力提升而逐步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