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市秦嶺路的一家菜市場里,記者看到每個攤位都掛著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從這些塑料袋里能清楚地看到里面裝著的各種蔬菜,并且用手輕輕一扯就破了,明顯不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塑料袋標準。
當記者詢問老板買菜的
塑料袋是否要錢時,攤主豪爽地說:“不要錢!這些袋子進價也就一個幾分錢,你要是怕撐破我給你多套幾個。”而在問道為什么不用符合國家規(guī)定環(huán)保的袋子時,攤主卻稱,“那種袋子太貴,別家買菜袋子不要錢,你的袋子要錢,誰還會來你這兒買啊。”攤主告訴記者,這些花花綠綠的塑料袋批發(fā)價為1.5元50個左右,每個袋子只需要3分錢。
據了解,2008年3月幾名青年人成立的“民間限塑政策研究小組”,調查研究顯示:2011年九成菜市場免費送塑料袋,且大部分是不達標的超薄塑料袋,除了菜市場,早點攤上,油條、包子、饅頭等主食都是直接把市民買的食物裝在超薄塑料袋里。
與商場、超市不同的是,當記者來到菜市場和一些小商品店時,“限塑令”好像并沒有產生太大的反響,這些地方成了“限塑”的“盲點”。那么,又要如何掃清鄭州市內類似于菜市場、小商品店這些“限塑令”的“盲點”呢?
記者從鄭州市工商局了解到,為遏制“白色污染,”切實加強商品零售場所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監(jiān)督檢查工作,2015年5月20日,鄭州市工商局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頒布實施7周年為契機,印發(fā)了《鄭州市工商系統2015年度“限塑”專項整治活動方案》,決定在鄭州市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限塑”專項整治行動。
為確保專項整治取得實效,鄭州市工商局將以轄區(qū)集貿(農貿)市場為重點,公布監(jiān)督舉報電話,懸掛宣傳標語條幅,發(fā)放“限塑”倡議書和宣傳品,引導廣大經營者和消費者依法銷售、使用合格塑料購物袋,同時,督促指導集貿(農貿)市場開辦單位自查自糾,認真履行管理責任,使經營者做到自我約束、自我規(guī)范,及時清理不合格塑料購物袋。在此次開展集中整治行動中,還將對銷售使用不合格塑料購物袋行為進行依法查處違規(guī),對屢查屢犯、情節(jié)嚴重的典型案件注重追根溯源和從嚴從重處理,做到“發(fā)現一例,處罰一例,教育一批,帶動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