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國內聚丙烯產能不斷增長、自給率逐漸趨于飽和等多方面因素分析,聚丙烯原料需求總量繼續增長,但增速放緩是業界共識。隨著中國結構性產能過剩矛盾的進一步突出,供需難以達到在平衡,預計到2017年,中國聚丙烯需求增速將降至5%。
經歷過上半年的低谷期后,聚丙烯悄然迎來了反彈,時至夏季PP也終于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我們從圖中可以看到欠大家半年之久的反彈在6月中旬終于兌現,期貨強勢反彈、石化庫存低位堅持、商家心態翻轉等等利好消息同時作用于市場,市場上行動能增大,但增幅不大。雖然前期商家成交遲緩,但市場剛需仍在,貿易格局悄然發生改變,期貨參與度逐步增加,單純的線下現貨操作與期現貨結合轉變,使市場更趨于透明化,貿易商及下游的拿貨更為理性。
目前商家盼漲心切,但又盼漲怕漲,下游企業需求放緩已是不爭的事實,開工不足導致原料需求度減弱,面對市場突然發力后,下游詢盤迅速恢復平靜等待市場明朗化。商家緊抓上行利好,報盤迅速跟進,而采購也為隨用隨購,如果原料漲高,則采用觀望態勢,市場永遠都不會缺貨,總會有低價售出者。待漲勢過后,市場終歸恢復理性。
目前的現貨市場越發傾向于跟隨期貨,貿易商已經把期貨行情當成了每天的必修課。目前現貨價格取決于現貨市場商品供給與需求的對比,期貨價格取決于期貨合約的供求態勢,各自在自己的市場中達到相應的供求平衡。作為一種衍生性金融產品期貨交易是以現貨市場為基礎的,原油、丙烯炒作的題材已不多,越發公開的操作讓市場更加透明化,期貨價格的變化領先于現貨,期貨給出定價,引導現貨價格向期貨價格靠攏。
從期現相關性來看,在2017年期現呈現極強的一致性。去杠桿、防風險貫穿2017年金融市場的主題,央行繼續維持資金面緊平衡的態度,國內資金流動性逐漸收緊,大宗商品整體下行。聚丙烯期貨未能幸免跟隨大宗商品回調,期貨對現貨升水收窄甚至貼水,對現貨市場支撐力度減弱,甚至拖累現貨市場下跌。
下半年的行情整體來看要好于上半年,傳統的金九銀十需求有望啟動,雖需求量出現回落是事實,但隨著開工率的相應提升,需求預期增加,成交有望放量。但“金九銀十”需求急劇放大的旺季行情也難期,預計三季度市場會表現溫和,以窄幅上漲為主。
上一篇: 央行逆回購 為聚乙烯塑料市場帶來絲絲雨潤
下一篇: 多方打壓 聚丙烯后市能否反彈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