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聚烯烴平臺 提前把握產業機會
中國塑料產業上游主要為石化和煤化工企業 ,其中石化生產企業產量占塑料供應的80%以上,相對集中;而在石化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又占到60%以上的份額; 產業鏈的中游是各級的經銷商 ,大的層級可以分為三級,一級經銷商(總包商),二級經銷商(利用信息不對稱的炒貨商)和三級經銷商(承擔物流/賬期和“白手套”的次終端); 產業鏈的下游是各種塑料加工使用廠商 ,品類繁多,結構分散。
上 游
1)概述
塑化行業的上游為通過油基工藝和煤基工藝生產出來烯烴單體,經聚合工藝成為聚合物 。 國內塑化行業中, 煤制PE和煤制PP占總產能的比重分別為20%與22%,占產能大多數的為石油煉化企業 。
2)產業鏈
以PE產業鏈舉例:
3)主要企業及特征
上游的合成樹脂生產企業多數為大型的石化企業。這類企業具有兩個鮮明的特點:一是行業進入門檻較高,需要大規模的資本投入和資金支持;二是由于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不可再生性,石化行業具有較為濃厚的資源壟斷色彩。 相對而言,合成樹脂市場表現為壟斷競爭的市場格局。 金融危機后,主要合成樹脂的價格逐漸上漲,使改性塑料行業的總體成本有所升高。
從國內產量分布來看,PE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兩大集團,兩家PE產能合計約占國內產能的80%;PP的最大供應商是中國石化,其裝置產能占國內產能45%,中國石油占比為26%,剩余為地方企業; PVC產能排名第一的企業為中國化工集團,新疆天業集團緊隨其后。
4)上游產業整體特征
合成樹脂生產企業具有寡頭壟斷性質,議價能力較強,獲得了該產業鏈上最大比例的利潤。 隨著2010年后,原料來源多元化發展,合成樹脂供應能力大幅增長,部分 通用塑料 在供應端已初顯產能結構性過剩之端倪 。
下 游
1)概述
塑料行業的下游是以塑料制品為主營業務的輕工業 ,涵蓋了農用薄膜、建材、家電、汽車零部件、模具、容器包裝等子行業。當前塑料的細分種類多達幾百種,只要稍稍調整配方便可生產出新型聚合物。
2)產成品分類
通常來說,塑料可按用途分為以下三種:
分類
特點
中文名
簡稱
用途
通用塑料
產量大、用途廣、成型性好、價格便宜
日用生活產品中的用量很大,主要應用在生活日用品,普通工業包裝,普通農業包裝,食品包裝,以及辦公用品等等
聚乙烯
PE
食品包裝袋、餐具
高密度聚乙烯(硬性軟膠)
HDPE
清潔用品、沐浴產品
低密度聚乙烯
LDPE
保鮮膜、塑料膜等
線性低密度聚乙烯
LLDPE
薄膜、管材、電線電纜
聚丙烯(百折膠塑料)
PP
微波爐餐盒
聚氯乙烯(搪膠)
PVC
很少用于食品包裝
聚苯乙烯
PS
碗裝泡面盒、快餐盒
聚苯乙烯泡沫(發泡膠)
EPS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礦泉水瓶、碳酸飲料瓶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合物(超不碎膠)
ABS
通用工程塑料
在機械性能、耐久性、耐腐蝕性、耐熱性等方面能達到更高的要求,而且加工更方便并可替代金屬材料。工程塑料被廣泛應用于電子電氣、汽車、建筑、辦公設備、機械、航空航天等行業,以塑代鋼、以塑代木已成為國際流行趨勢
聚酰胺(尼龍)
PA
聚碳酸酯(防彈膠)
PC/PMMA
水壺、水杯、奶瓶
聚甲醛酯(賽鋼、奪鋼)
POM
聚酯
PET
滌綸短纖維、滌綸長絲
聚苯醚
PPO
電子電氣、汽車、化工
特殊工程塑料
特種塑料一般是指具有特種功能,可用于航空、航天等特殊應用領域的塑料。如氟塑料和有機硅具有突出的耐高溫、自潤滑等特殊功用,增強塑料和泡沫塑料具有高強度、高緩沖性等特殊性能,這些塑料都屬于特種塑料的范疇。
聚苯硫醚
PPS
高壓元件、外殼、線圈
液晶高分子聚合物
LCP
容器、電路板、人造衛星
3)下游產業鏈
下游產業鏈條如下:
4)改性塑料及主要企業
通過向合成樹脂中添加合適的改性劑,采用一定的加工成型工藝,制得能滿足各種不同使用性能要求的新型塑料材料,即改性塑料。改性塑料通常應用于汽車、家電、通訊等對材料性能要求較高的行業。
改性塑料企業中,主要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改性塑料加工的領先企業,此類企業專注于生產和銷售用于特定下游產品的改性塑料,具有較好的競爭優勢。另一類為中低端的改性塑料企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如家電、電子產品、玩具、燈飾等均處于完全競爭的市場狀態。
5)下游產業整體特征
下游行業整體體量巨大,但隨著居民消費要求的提升和國家環保政策趨嚴,低端塑料的供需開始不同程度縮減 。 通用塑料技術相對成熟,特別是近年來新工藝路線聚合物集中進入市場,低端合成樹脂存在同質化競爭。
中國市場對綠色、環保的高端塑料制品的需求會有長期穩定的增長。在汽車輕量化的要求下,歐美國家工程塑料30%~40%的消費都集中在汽車領域,我國僅11.82%;在醫藥衛生和疾病預防方面,新疾病種類的增多和醫保體系的完善,會帶來醫用塑料制品(安全環保生物袋、輸液袋、防護服、防護鏡、噴霧器、活性炭面罩)需求的提升。此外,家電升級、車用特種塑料增加,工程塑料行業的前景仍然明朗。國內企業技術相對落后等因素,國產工程塑料長期以來一直無法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超過一半的工程塑料需要進口。因此特殊塑料及高端工程塑料領域由于需求大于供給,可以接受一定的加價。
中間貿易商
1)概述
由于塑化行業產業鏈條較長、品類多樣、市場需求量大,吸引了大量的國有巨頭和中小民營資本進入塑化貿易行業。
2)產業鏈
中間貿易商在整個產業鏈條中角色如下:
3)中間貿易商特征
總體來說,塑化貿易行業的市場有以下特征:
a. 市場參與主體眾多,行業集中度低。 據不完全統計,塑化行業各類貿易商達40萬家,其中主要的巨頭包括:浙江遠大、前程石化、明日、中化塑料等。同樣以聚乙烯(PE)銷售環節為例,大約有2/3的聚乙烯是通過經銷商賣給下游企業的。即便是經銷商這一環節,具體的結構也較為復雜,其中除中石油和中石化旗下的銷售公司外,有35%的聚乙烯一般要經過兩級經銷商,最后才能到達下游聚乙烯產品加工企業。由于塑化產業具有多品種(塑化品類超過10萬種,且仍以20%的速度每年推出新品)、大容量、廣應用特征,塑料貿易行業無法做到一家獨大或寡頭壟斷。而從2014年開始,垂直B2B電商平臺在塑化行業也迅速開花。
b. 競爭加劇,行業毛利無限逼近于零。 據塑料貿易業內人士吐槽,10年前塑料貿易每噸利潤可以達到500元,甚至上千元,5年前每噸也可以掙200元,但現在的利潤幾乎是微乎甚微,虧損的情況也時有出現。由于經銷商的近乎完全競爭性質,議價能力極弱,使得聚乙烯經銷商只獲得了該產業鏈上最為微薄的利潤。隨著煤化工技術的不斷完善,產品多樣化的趨勢愈加明顯,產品供應增多,下游對價格越來越敏感,目前國內主要電商平臺都實行的零毛利政策,無論撮合還是自營(尤其是通用塑料),多為平進平出價格政策。
c. 市場價格波動劇烈,對價格反應及時性要求高。 期貨工具的引進、產能的迅速擴張、煤化工產品的介入,共同促使塑料行業價格波動頻率加快,以往較為明顯的季節性走勢現在已不復存在。以往現貨市場1個月價格波動2-3次,目前幾乎每天波動1-2次,貿易商價格調整跟不上,將極大影響貿易利潤和銷售情況。貿易商的價格發現能力和響應速度是其業務成交和風控的關鍵能力。
d. 對物流和金融服務能力要求提高。 由于具有大宗商品交易特征,塑料貿易的單筆價值及重量均較大,因此與交易密切相關的物流配送、資金墊付能力要求較高。目前塑料原料的上游大多為國有煉化或煤化企業,對于賒銷政策要求較嚴,且大多為工廠提貨,而下游終端用戶通常為中小塑料制品企業,往往希望貨到付款,因此貿易商的物流運輸和資金墊付能力直接關系其銷售情況。
上一篇: PP期貨早間解讀(12月26日)
下一篇: PE塑料每日聚焦(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