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9日凌晨,中美雙邊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宣告:“中美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聯合聲明內容表示,中方將采取有效措施實質性減少美對華貨物貿易逆差,后續,中美雙方將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
回顧中美貿易戰喊話升級時期,中方欲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等農產品、汽車、化工品等采取加征關稅措施,稅率為25%,且初級形狀比重<0.94的聚乙烯(LDPE)囊括于其中。此次中美雙方達成不打貿易戰的共識,也就是說對美LDPE也將不再額外加征關稅。據了解,中國每年來自美國的聚乙烯進口量約占中國聚乙烯總進口量的6%左右,因此是否加征關稅,對中短線時期國內的聚乙烯行情都暫不會產生較大影響。但此前我們也曾講過,美國頁巖氣的爆發,勢必帶動其化工品產能的爆發,其中美國聚乙烯的產能在2020年左右也會有較大的增長,數據顯示,若美國已公布的聚乙烯項目在2020年前順利投產,則美國聚乙烯的產能將增至2450萬噸,屆時美國聚乙烯過剩產能約達300萬噸。
我們再來看一下當前國內聚乙烯行業現狀。
國內聚乙烯產品的供需現狀
隨著中海殼牌二期裝置的順利投產,當前,我國聚乙烯裝置產能總量已經達到1796萬噸/年。而據中宇資訊統計,目前國內PE產品的年剛需量在2650萬噸左右(2017年數據),也就是說,目前國內PE尚存在近千萬噸的供應缺口,而這一部分缺口則基本由進口料覆蓋。
國內聚乙烯生產企業利潤情況
目前我國聚乙烯生產路徑根據其原料的不同分為油制及煤制兩種,其中煤制企業利潤相對穩定,而油制企業利潤情況則受原油影響較大,近期國際原油再次觸8,國內油制PE企業生產利潤受到明顯壓縮。
隨著國際油價的一路走高,而國內聚乙烯產品相對低迷,石化企業生產利潤遭到明顯壓縮,降價操作也變得更為謹慎。而這也為港口地區的進口資源打開了套利窗口。聚乙烯作為高進口依存度的產品,若后期低價格美國資源外流,可以預知的是,中國將是其的重點出口對象,低價貨對國內聚乙烯產業也將帶來一定沖擊。
聚乙烯產品的國際競爭越來越大,國內國產料與進口料間的博弈也更加激烈。目前國內聚乙烯生產企業正在加緊步伐研制更多高端專用料以彌補國產高端料市場的空白,以期達到調整自身產業結構,提升自身產品的行業競爭力的目的。
下一篇: PE華東地區:窄幅整理 氛圍清淡